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家脾氣大的人「在外往往低聲下氣」 在外脾氣大的人「在家反而是這樣」...
「人們日常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因為有家人的包容,所以我們總是會把身上最糟糕的一面、展現給最親近的人。殊不知,每一次的發火撒氣,都會對家人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學會收起自己的脾氣,對家人和顏悅色,才是一個人的頂級修養...
Advertisements
作家張德芬在一本書中提到:「越是喜歡討好外人、獲得認同的人,對自己親密的人越不好,因為能量都用到外面了。」總有些人,在外人面前一副和和氣氣的樣子,回到家就換上另一副面孔,動不動就對家人大吼大叫、亂發脾氣。電視劇《幸福到萬家》中,王慶來就是典型的「雙面人」。在外人面前受了氣,王慶來不敢多說一句,回家後,王慶來不是先解決問題,而是埋怨妻子,對何幸福發脾氣:「本來過得好好的,要不是因為你,我們用得著拋家舍業,跑這裡來看別人臉色嗎?」
Advertisements
沒有謀生的工具,王慶來只能低聲下氣、求人幫忙介紹工作。而何幸福則透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份律師事務所前台的工作。王慶來沒有為妻子感到高興,還貶低她:「看把妳能的!」、「你能幹啥呀…」何幸福讓王慶來多看點書、多學點東西,王慶來卻不耐煩:「看那幹啥,一點用都沒有!」王慶變得越來越暴躁,動不動就對妻子發火。兩個人的關係,也因為王慶來的抱怨和責怪,變得越來越疏離。
Advertisements
聽過一句很有道理的話:「家,是愛和溫暖的安樂窩,而不是壓力與情緒的垃圾桶。腳底的灰塵應該留在家門外,心裡的灰塵也是。」不要以為家人關係親近,就可以肆無忌憚地發泄情緒。那些傷人的話,就像一把鋒利的短刀,直刺人的內心,留下難以癒合的傷口。人心都是肉長的,再親的人,也受不了一次次被傷害。好的關係,都是維護來的;好的感情,都是修鍊來的。
一個家庭最好的樣子,是把情緒關在門外,把溫柔留給家人。企業家盧永峰曾分享過自己的一個故事,剛開始創業時,他遇到了很多預料外的困難,每天都覺得壓力很大,有時會因為一些工作上的事,情緒變得暴躁,但不管在外面遇到什麼不開心,盧永峰都會在回家前、調整好情緒。等到內心平靜下來,他才會打開家門,微笑和家人打招呼。有人好奇:「為什麼你從不在家裡發脾氣?」盧永峰回答:「家應該是愛的港灣,而不是情緒的垃圾桶。」
Advertisements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影片,感觸很深:一位爸爸下班後回到家,表情嚴肅、情緒低落,面對站在門口迎接他的女兒,也只是微微點頭,沒有說話。女兒看著爸爸的樣子就問他:「你把什麼帶回來了?」爸爸說:「我什麼也沒帶啊!」女兒說:「把壞情緒帶回來了!」
Advertisements
爸爸看了看女兒若有所思,隨後對女兒說:「我去把它扔了。」說完,爸爸馬上重新進門,看到女兒後開心地說:「我回來啦!」女兒也興奮地回應:「爸爸,你回來啦!」爸爸開心地抱起女兒,父女倆看上去滿臉幸福。「對家人挑剔是一種本能,但戰勝本能,做到對家人不挑剔是一種修養。」一個家庭的氛圍如何,從你進門的那一刻就決定了。把最好的一面留給最親的人,才能經營出有愛的家庭。
著名作家史鐵生,曾因為雙腿癱瘓陷入人生低谷,面對母親的關心和照護,史鐵生非但沒有感激,反而經常對她發脾氣,說一些傷人的狠話。有次,母親告訴史鐵生,北海的花開了,想帶他一起去看看。史鐵生聽完突然暴怒,開始砸家裡的東西,還拚命砸自己的雙腿,母親心疼地抓住他的手,輕聲安慰他。當時的史鐵生不知道,母親早已患上癌症,在夜裡經常疼得翻來覆去、睡不著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