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了!警惕這類食物中毒 病死率超 50%:很多人愛吃
醫師提醒河粉、腸粉、粿條、涼皮等濕米粉以及泡發的銀耳、木耳等食品在高溫潮濕的天氣下容易受椰毒假單胞菌污染
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
這種毒素到底有著什麼樣的破壞力?日常生活如何預防米酵菌酸中毒?
01
Advertisements
米酵菌酸毒素
是怎樣產生的?
「米酵菌酸毒素是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產生的,這種細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尤其喜歡氣溫 25℃~37℃、偏酸(pH值 5~7)的環境。」醫生介紹,高溫潮濕的夏、秋季非常適宜這類細菌繁殖,潮濕不透氣的廚房、生產車間則是滋生此類細菌的溫床。
引起米酵菌酸中毒的食品在製作過程中有個共同點,要經過長時間發酵或泡發。日常生活中,大家接觸比較多的食物主要有穀物發酵製品、薯類製品、木耳和銀耳。
其中,穀物發酵食品包括河粉、腸粉、酸湯子、吊漿粑、年糕、玉米澱粉等。薯類製品包括粉條、甘薯面、寬粉、紅薯澱粉等。米、粉類食物在製作過程中,如果環境不衛生、原料變質、存儲不當,如泡發過久、存儲環境潮濕都有可能被污染。
Advertisements
需要注意的是,泡發后的銀耳、木耳沒有及時食用,長時間放置在高溫潮濕環境中,細菌嚴重滋生,也會導致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發生。
02
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有哪些癥狀?
米酵菌酸中毒發病急,潛伏期一般為 30 分鐘至 12 小時,少數為 1 至 2 天,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重者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驚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無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