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帶妻女回家過年!卻「被母親無情拒絕」兒哭問原因 媽媽「說出3個理由」隔天立刻回家
可趙大媽卻不想讓兒子一家回來過年,老伴當然不同意,他們老兩口就吵了一架。
老伴問過趙大媽,為什麼不讓兒子他們回家過年?趙大媽想告訴老伴原因,但她話未出口,眼淚就先下來了。
趙大媽也在猶豫,她不知道怎麼打電話告訴兒子,不讓他們回家過年。孩子在外面辛苦了一年,他們也想回家,也想與父母在一起過個幸福團圓年。
Advertisements
趙大媽也不想讓兒子失望難過。趙大媽心情複雜,愁腸百結,她在廚房裡暗自落淚。
趙大媽的兒子,本來高高興興給母親打電話,告訴母親他們要回家過年,順便在市裡買點年貨帶回去。可是沒有想到,母親竟然不讓他們回去。聽完母親的話,兒子掩面而泣,他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哪裡做的不好,惹母親生氣了。
兒子不甘心,他擦了擦眼淚,拿起手機又撥通了母親的號碼。
兒子哭著問母親說:「媽,你和我爸不想我們嗎?你們為什麼不讓我們回家過年?是不是我哪裡惹你們不高興了?」
趙大媽聽完兒子的話,心情也不好過,她想了想,最後,還是把原因告訴了兒子,好打消兒子的胡思亂想。
趙大媽告訴兒子,她不讓兒子回家過年有三個原因:
1:兒子和兒媳婦掙錢不多,他們也有了孩子,以後花錢的地方更多。回家過年,不給親戚朋友拜年不合適,拜年拿的東西少了還會被別人笑話,去年他姐就是例子。
Advertisements
要想面子好看,沒有一兩萬塊錢下來了,兒子和兒媳婦辛苦一年能存下多少錢?趙大媽心疼兒子和兒媳婦掙錢不容易,才不想讓他們回來。他們不是有錢人,一兩萬錢,他們要付出多少汗水?
2:孫女還小,在市裡他們住樓房,樓房裡有暖氣,保溫好溫度高。鄉下民房雖然也有了暖氣,但比樓房還是要冷很多。
Advertisements
趙大媽擔心孫女一時無法適應溫度變化而生病,為了孫女的健康著想,她才不同意讓兒子回家過年。
過年只有幾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因為過年來回折騰,一旦孫女真的因此病了,得不償失。
3: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不回家過年了,不是只有他一家這樣,沒有人會因此說三道四,讓兒子不要有心理負擔。
父母與子女之間,不在一起過年,不會影響他們之間的感情。子女想孝順父母,不在一時一事,父母老了需要子女照顧的時候,子女及時出現就是隨時隨地陪父母過年了。父母想念女子,也不在一時一事,只要女子平安幸福,子女不回來陪父母過年,父母一樣高興。
趙大媽說完原因,她覺得釋然輕鬆了很多。兒子聽完母親的話,他理解母親的心情,也不再難過了。
轉眼兩天後。
Advertisements
趙大媽家的門口來了一輛計程車,打開車門后,兒子走了下來,不見兒媳婦。見到兒子趙大媽很意外,他們不是說好了,兒子不回家過年嗎?兒子怎麼回來了,還是一個人?
兒子說:「媽,我和我媳婦商量好了,為了孩子的健康,今年我們就不回家過年了,可我們一家人要團圓,今天,我是來接你和我爸進城的,我們一家人在城裡過年,你們去我家團聚。」
趙大媽心裡高興,她老伴更高興,老兩口收拾收拾東西,坐上了計程車,他們跟著兒子去城裡,和兒子兒媳婦,還有孫女一起迎接新春的到來。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改變,過年的形式也要與時俱進,不能拘泥於傳統,要符合當下人們的實際需要和現實情況。不管是女子回父母家過年,還是父母去子女家過年,只要大家有個好心情,體現出過年的意義和氣氛,就是過了一個和美幸福的年,在哪裡過我認為不是十分重要。
Advertisements
還有,過年走親訪友,目的是交流感情加深感情,順便帶些禮品是一種友好的問候。禮品不再多少,禮輕情意重,不要以禮品的多少貴賤衡量彼此的感情。如果讓拜年的禮品,影響到了親人之間的正常交往,攀比心理嚴重,禮品越來越昂貴,成為大家的負擔,拜年就失去了最初的意義。
過年過的是心情,過的是一種喜慶的氛圍,不要讓物質改變了過年的味道。
希望大家都能過一個祥和、團圓、幸福、歡樂的新春佳節。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