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102歲!老醫生:我每天堅持「7個長壽習慣」 超簡單「現在做還不遲」
追求健康長壽,成為一名「百歲老人」是很多人的夢想!今天,就和大家介紹一位「百歲醫生」,不僅有親身實驗的長壽經驗,也更懂得其中的醫學原因。日前,這位102歲醫生受訪時,就分享了活到100歲的7個長壽習慣,看完才發現原來這麼簡單。他是「約翰・沙芬伯格」(John Scharffenberg),1923年12月出生於中國上海,現年102歲,既是一位醫生,也是公共衛生專家和營養學家。
Advertisements
約翰・沙芬伯格1948年畢業於美國洛瑪林達大學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56年從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碩士畢業。此後,他曾擔任美國加州聖貝納迪諾市衛生局局長,並做出顯著貢獻,成功推動當地結核病從流行到絕跡。作為洛馬林達大學營養學教授,他執教超過63年,研究方向涵蓋營養學、慢性病預防及健康長壽等。
令人驚訝的是,102歲的他依然活力四射、步履輕盈、身板挺直、說話思維清晰、沒有慢性病,應邀四處開講座,接受採訪。他93歲高齡時,曾在138天之內巡迴演講173場,如此高的出場率,恐怕很多年輕人也未能匹敵。
Advertisements
談及長壽,他從不依靠高科技醫療、不依靠奇蹟藥物,而是主張7個樸素的生活習慣。2023年,100歲的他接受華裔女生米歇爾·岑(Michelle Cen)的採訪《100歲的營養學教授:長壽的7個關鍵》,講述了他健康長壽的秘訣。
Advertisements
1. 一日兩餐:「少吃一點,對身體特別好」
約翰・沙芬伯格教授提倡「限時飲食」,指的是在一天中「特定時間段」內進食,其餘時間不吃東西,例如現在很紅的「168飲食」,就是限時飲食其中之一。約翰・沙芬伯格教授提到,他每天只吃2頓飯(早飯和午飯),不吃晚餐。他發現,不吃晚飯身體會變得更輕盈,早晨醒來也更有精神,還能給腸胃休息的時間,減少消化負擔,可提升身體修復能力。
(約翰・沙芬伯格在線會議演講)
Advertisements
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飲食方式,如果晚上餓了,那就喝點水。不過這樣的飲食方式,可能並不適合大多數人,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晚餐或許可以盡早吃。2024年,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醫、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一項研究發現:限時飲食有助於抗衰老,每天下午5點以後不吃飯(晚飯盡量在5點前吃完),免疫系統更年輕,腸道菌群的組成更年輕。
Advertisements
2. 食物選擇:「吃健康食物而不是加工食品」
約翰・沙芬伯格教授不吃肉,但他也不是素食者。他喝牛奶和其他乳製品、雞蛋和植物性食物,還會額外補充了維生素B、維生素D,他說,他的血液檢測中這兩種維生素往往較低。他日常更喜歡吃水果,但他避免食用高糖水果。他建議別吃加工食品(通常都是高糖、高脂、高熱量食品。典型代表有:含糖飲料、麵包蛋糕、洋芋片、糖果、漢堡等)。2021年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的最新研究發現,經常吃「超加工食品」,會增加心血管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