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人「容易罹患憂鬱症」?心理學家「揭秘3真相」太扎心了

奶奶每次去菜市場,就是和攤販老闆殺個價,遇到鄰居聊個天,拎著新鮮蔬菜慢慢走回家;而我們去超市,用臉部解鎖手機支付完,各種APP還會推薦「猜你喜歡商品」。當生活變成KPI,快樂就成了奢侈品。


Advertisements

五、他們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我們害怕「明天會變得更糟」

老一輩經歷過從無到有,容易滿足;我們面對「從有到更好」,永遠在焦慮。年輕人最常算的是,現在月薪多少錢,得不吃不喝30年才買得起房...


Advertisements

怎麼辦?向老一輩偷學3個快樂秘訣


1. 學會「物理隔離」煩惱,下班就關工作訊息,周末去菜市場感受煙火氣,定期「數位排毒」

2. 建立「小圈子比較體系」,別和網紅比,和昨天的自己比,找到5個知心朋友就夠了。記住:99%的「精緻生活」都是擺拍出來的 
3. 培養「看得見」的成就感,像是種盆花(見證生命成長)、學做飯(獲得即時反饋)、寫紙本日記(比發動態踏實)


研究發現,憂鬱症高發群有個共同點:「想太多,動太少」。爺爺奶奶那輩沒空憂鬱,因為身體累,但心裡踏實,生活雖苦,但有盼望,見識雖少,但煩惱也少。或許我們該學的不是他們的生活方式,而是他們的「心理免疫力」:少滑點虛擬世界,多觸碰真實生活;少關注遠方哭聲,多珍惜眼前擁有。


參考來源:搜狐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