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上長出「這東西」,說明你的血脂太高!再不注意會有生命危險

有些人臉上、脖子上,甚至眼皮上,突然冒出一粒粒泛黃的小疙瘩,摸著不痛不癢,也沒太在意。


Advertisements

覺得可能是油脂粒、老年斑或者長了點痘。可如果這些小疙瘩顏色泛黃,表面光滑、對稱分佈,尤其集中在眼瞼、手背、臀部、膝蓋附近,那就別輕視了。

醫生一看就知道,這是黃色瘤。不誇張地說,這可能是身體給出的「高脂血症」的報警信號。而且,這種信號一旦和酗酒掛鉤,危險指數直接飆升。

黃色瘤不是皮膚病,它是脂類物質沉積在皮膚組織裡的結果。也就是說,血液中脂質太多,已經多到「溢」出來,跑到皮膚上來安家了。簡單來說,就是身體裡油太多,多到沒地方放了。


Advertisements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脂肪不老老實實地待在血管裡,非得跑到皮膚上來「搞事情」?其實這背後,藏著一套複雜又危險的代謝機制。

血脂高,很多人都聽說過,甚至以為只是個「數字高低」的問題。但血脂高到一定程度,會直接影響肝臟代謝系統,讓脂蛋白代謝紊亂。

這時,低密度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就開始在血管裡遊走,部分還會被吞噬細胞「吃掉」,然後被帶到皮膚裡,變成一個個黃色瘤

這些黃色瘤,雖然看著小,但它們背後反映的是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肝甚至胰腺炎的風險。特別是當它們出現在眼瞼、跟腱、手背這些部位時,說明血脂異常已經不是輕度的問題了。


Advertisements

有些人以為,黃色瘤只是「外觀問題」,不痛不癢不管它。可有研究發現,出現黃色瘤的人,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明顯高於普通人。這不是嚇唬人,是真的有數據支撐的。

如果這時候還在喝酒,那就相當於在火上澆油。酒精會幹擾肝臟對脂質的代謝能力,導致三醯甘油飆升。而高三醯甘油血症,又是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之一。胰腺炎真不是個小病,嚴重的時候會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很多人酒喝得不多,但肚子越來越大,臉越來越油,皮膚上零星冒出黃點,不以為意。其實從代謝角度來看,酒精哪怕少量攝入,也會刺激肝臟脂質合成。尤其在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身上,影響更明顯。


Advertisements

黃色瘤的出現,有時候是靜悄悄的。它不像高血壓那樣有頭暈、眼花的症狀,也不像糖尿病那樣有多飲、多尿。它就是安安靜靜地長在那裡,直到你不經意間發現它,才意識到身體已經在悄悄發生變化。

有些人去醫院查了血脂,結果是「輕度偏高」,就鬆了一口氣,覺得沒什麼大事。但問題在於,血脂的「輕度偏高」在不同人體內反應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基因對脂質代謝特別敏感,哪怕輕微的異常,也可能引發黃色瘤,甚至動脈斑塊。

也有人查出來甘油三酯特別高,但沒管。結果三年後突發胰腺炎送進了重症監護。醫生說,他的血液抽出來是乳白色的,像牛奶一樣,那就是嚴重高脂血症,血裡的油已經多到影響血流了。


Advertisements

這些情況其實都可以提前預警。皮膚上長出黃色瘤,就是一種極具價值的信號。它不像心電圖那樣需要儀器,也不像抽血那樣要等報告。它就在你身上,用肉眼就能看到。只不過,很多人沒認出來。

其實,黃色瘤也分好幾種形態。有的在眼瞼兩側,看起來像黃色的斑塊;有的在關節處,像一顆顆小顆粒;還有的在身體軀幹,突然爆發一片,這種叫爆發性黃色瘤,往往和極嚴重的血脂紊亂有關。

如果在體檢報告裡看到「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醯甘油血症」,又或者已經發現皮膚上有類似黃色瘤的東西,就要引起足夠重視。特別是家族裡有冠心病、中風病史的人,這種風險更高。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