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4大菩薩」分別代表什麼?你求對菩薩了嗎?

三、普賢菩薩:求事業順利

普賢菩薩,我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又稱普賢行願菩薩。《大日經疏》:「普賢菩薩者,普是遍一切處,賢是最妙善義。謂菩提心所起願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處,純一妙善,備具眾德,故以為名。」

普賢菩薩,是大行的代表,是禮德和行願的象徵。他與文殊菩薩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即文殊菩薩駕獅子侍釋迦牟尼佛左側,普賢菩薩乘白象侍釋迦牟尼佛右側,他們合稱為「釋家三尊」。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以及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佛毗盧遮那如來在一起時被稱為「華嚴三聖「,由此也可見普賢菩薩的地位在佛教中非同一般。

普賢菩薩是「行願」的象徵,而「行願」包括修行和誓願兩個方面,菩薩以智導行,以行證智,解行並進,完成求佛者的志願,所以又稱「大行普賢菩薩」。意思就是說而普賢菩薩既有廣大誓願,又有身體力行去實踐的行動力,他鼓勵人們要勇於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願望。而這些也正是一個人發展事業所需要的,所以求事業要拜普賢菩薩。

Advertisements

四、地藏菩薩:求平安健康

地藏菩薩,也有稱「地藏王菩薩」,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是大願的代表。菩薩曾發大誓願 「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也就是民間流傳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說法的由來。

據《地藏菩薩儀軌》、《地藏菩薩十輪經》等記載,由於地藏菩薩在在釋迦滅度後、彌勒佛降生前的無佛的「五濁惡世」(即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救渡眾生,為了能讓眾生深信因果,歸依三寶,所以經常會以光頭或是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出現,他一般一手持錫杖,一手持蓮花,或是手持幡幢、寶珠,或坐或立於千葉青蓮花上。

Advertisements

據佛典記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在地獄受苦的母親,因此看不得世間的一切災難,所以發願無論何人遇到任何苦難,如能拜地藏菩薩,他定會竭盡所能幫助其渡過難關。所以菩薩被認為具「大孝」和「大願」的德業,於是便尊稱他為「大願地藏王菩薩」。

就像地藏菩薩的名字一樣,他是掌管地獄的「幽冥主宰」,保活人安居樂業及死後魂魄能得到渡化的大菩薩,所以求平安健康要拜地藏菩薩。

寫在最後:

看完上面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已經了解了四位菩薩,願大家能所求皆所願,所願皆所得。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