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功能一下降「死亡風險狂飆」!4信號代表「你的腎透支了」:佔2條以上就該節制
研究顯示,腎功能每下降10%,全因死亡風險增加15%。而一旦進入腎功能不全階段,患者需要面對的是長期透析或腎移植的現實。
透析並不是「洗一洗就好」,而是對生活質量的極大改變。每周三次,每次四小時,萬一無法規律透析,毒素積聚,隨時可能危及生命。
慢性腎病與多種癌症的發生風險密切相關。2021年《腎臟國際》期刊上的一項多中心研究發現,慢性腎病患者中,腎癌、膀胱癌、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顯著升高。
機制可能與慢性炎癥狀態、免疫功能異常、尿毒素積聚誘導基因突變相關。腎病不僅是「終身病」,更可能是一些惡性疾病的「前哨站」。

Advertisements
如果你已經出現上述4個信號中的2個以上,不必驚慌,但也不能輕視。建議立刻進行尿常規、腎功能、腎小球濾過率、B超檢查等基礎評估。
每項檢查都有明確的參考標準,醫生會根據情況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如24小時尿蛋白定量或腎穿刺。很多慢性腎病在早期通過調節血壓、控制血糖、飲食干預,是可以有效延緩進展的。
不要等到臉腫了、尿泡沫成堆、夜裡起床無數次,才想起給腎臟「放個假」。對腎最好的保護,不是某種保健品,而是節制。
節制飲食鹽分,節制蛋白攝入,節製藥物使用,節制熬夜透支。身體是一個系統,腎臟是最聽話但最容易被忽視的器官,它不吭聲,不代表它沒受傷。

Advertisements
腎病的可怕之處,不是癥狀多,而是癥狀少;不是疼痛明顯,而是沉默無聲。等到你真切感受到它的「求救信號」,很可能已經錯過了可以逆轉的階段。
慢性腎病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高壓生活、過勞飲食、健身誤區、用藥不當,正在讓它悄悄逼近年輕人。
在門診里,我見過太多年輕的面孔,拿著「慢性腎功能不全」的報告走進診室,帶著不解、遺憾和恐懼。他們問我:「還能恢復嗎?」我只能告訴他們:「控制得好,可以維持穩定,但完全的恢復,大多無望。」
別等到腎「罷工」了才開始惋惜。聽懂它的信號,是你對自己身體最起碼的尊重。節制,永遠是健康的保障,而不是限制。不要把健康當作無限透支的賬戶,腎臟從來不欠你一口氣,是你欠它一次喘息。

Advertisements
參考文獻:
[1]王海燕.中國成年居民慢性腎病患病情況分析[J].中華腎臟病雜誌,2011,27(9):643-646.
[2]陳香美.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癌症風險研究進展[J].中華腎臟病雜誌,2021,37(3):205-209.
[3]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慢性腎臟病早期篩查與管理共識[J].中華內科雜誌,2023,62(2):97-103.
聲明: 本文內容基於權威醫學資料及臨床常識,同時結合作者個人理解與觀點撰寫,部分情節為虛構或情境模擬,旨在幫助讀者更好理解相關健康科普知識。文中內容僅供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診斷與治療,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來源: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