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有四不花,花了害子孫」:親人過世時別花這「4種錢」:不是迷信

作家三毛說:「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世上的悲劇大半和金錢脫不了關係。」

顯然,金錢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東西,衣食住行,都靠它。

但不管你多有錢,一旦花錯了地方,或者花得比賺的多,金錢就會害了你。

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也。」

Advertisements

花錢也是要講禮數的,要遵循一定的規則,並且能夠有餘有剩,才算好。

當我們到了中年,總會遇到親人過世的情況,這是花錢的大地方。

辦一場體面的葬禮,請人來幫忙,把古老的儀式都搬上來,子孫們這樣做了,就體現了孝道。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難聽的話:「所謂葬禮體面,不過是活人做給外人看。」

顯然,這句話是有貶義的。

綜合方方面面的情況,建議家有喪事的人要懂得:錢有四不花,花了害子孫。

01

Advertisements

講排場的錢,別花,顯得虛偽,也不是孝道。

《人民日報》海外版曾經刊發了一篇文章,「僑鄉青田推進鄉村移風易俗——喪事不再發紅包」。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浙江青田縣,有僑鄉回來辦喪事,帶著感謝村民的心,給參加葬禮的人送紅包。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習俗。

一些講排場的人,認為參與葬禮的人越多越好。導致當地形成了一批到處參加葬禮,領取紅包的「職業人群」。

紅包的金額,從一開始幾十元,到了一兩百。

算一算,要是來一百個人,那就耗資過萬了。一千個人呢?恐怕一般的家庭,吃不消了吧。

幸運的是,經過治理,青田縣這種習俗已經拋棄了。

想一想,你的家鄉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習俗?或者以請全村吃流水席、擺多個拱門、連續放禮炮等,來體現牌面,展示家底。

Advertisements

也許家中的老人,在病痛時,都沒有花葬禮的錢多吧。這是本末倒置的,和孝道相違背的。

簡單的葬禮,丟了面子,但家風顯得更好。也不會給子孫添加負擔。

02

修大墓的錢,別花,很浪費,還可能違規。

俗話說:「孝子床上一碗水,勝過墳前萬堆灰。」

很多地方,有修建大墓的習慣,認為墳墓越大,子孫就越威風。恨不得如秦始皇一樣,修建一座宮殿,當成墳墓。

佔有一大片土地,修建墳墓,這多半是違規的做法。

三國時的曹操,臨終前寫下《終令》:因高為基,不封不樹。

他的墳墓,就顯得寒酸,陪葬品沒有金銀財寶,而是一些簡單的陶器。

不是他家沒錢,而是兒子曹丕尊重父親的安排,體現了孝道。曹操也一直推行節儉,注重言傳身教。

墳墓相對普通,但是不妨礙曹操「名垂千古」。

人的名聲,是活著的時候,有沒有成績,是否幫助了別人,而不是死後有大墳墓。

03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