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3歲女童走失! 17歲智能障礙生「一路背去警察局」:我怕有壞人拐她走
「這個孩子太有心了,感謝他安全把我3歲的孫女送到派出所交給民警。那個視頻讓人感動, 黃奕博是我們全家的恩人,如果那天不是他,孩子出了什麼意外,後果我們老兩口都不敢想。」當得知小孫女被救背後的這些故事後,孩子的奶奶百感交集,對17歲的大男孩黃奕博更是讚不絕口。
Advertisements
事情很快也得到了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項目組的關注,在給予黃奕博的頒獎詞中寫道:
問其姓名,他不言不語,
只記得家人的教誨:做好事,不留名。
不善言辭,卻溫柔仗義,
小小善舉照亮這社會的一隅。
一份獎勵,點贊這個「特殊少年」!
人性的美好總是會被發現。
智力障礙不擋人行善的腳步,
只讓這份善良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得知獲獎後,「我們去了解過事情的過程,當時路邊還有很多人經過, 可黃奕博卻能在正常普通人的人群中,成為唯一發現小女孩需要幫助的人。」啟智學校書記韓秦虎告訴項目組,他們打心底里高興。
Advertisements
這真正意味著:每個特殊兒童身上,都有值得關注的閃光點。
「這樣的行為案例少之又少。」韓秦虎書記告訴我們,在大家心中,過往根據殘聯標準定義出的「智障兒童」的稱呼,愈發貶義化,大家更喜歡用中性的「心智障礙」和「特殊兒童」來稱呼他們。
而這本身就是來自大眾視角的同情分。
區別於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孩子, 心智障礙群體根據智力水平的不同,具備相應的溝通能力。黃奕博屬於智力水平在70到20之間的中輕度情況,通過特殊教育學校和老師的反覆引導,可以幫助他恢復溝通和表達。
韓秦虎書記回憶,「黃奕博轉來之前一直在普通小學,沒有得到適當照顧,『咆哮』等行為是他產生情緒障礙的體現。」但可以通過告知對錯、教他控制情緒來引導他對自己脾氣和行為的認知,慢慢帶來改變。
Advertisements
「過程中要不斷地重複,和反覆溝通,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恆心。」自身也是特殊教育教師的韓秦虎感慨, 這樣的努力需要日積月累,但特殊教育工作行業的成就感卻普遍很低。
「這次黃奕博能獲得天天正能量的獎勵,是對這類特殊人群的肯定,更是對我們這些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肯定。」在韓秦虎眼中,這是孩子們社會化融入能力的最好證明,也能慢慢讓更多人不躲避甚至願意與他們交流。
Advertisements
或許關注、理解、接受甚至幫助心智障礙人群,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今天「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也能成為幫助他人的角色,也許能讓這條長路越來越清晰,吸引到越來越多的同行者。
來源: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