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初一「鬼門開」!除了拜好兄弟還要拜「另一神」 以示尊敬:保家人平安

農曆七月,很多人會稱之為「鬼月」。這個稱呼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傳統文化和民間信仰。首先,佛教中的盂蘭盆節(又稱中元節)就在農曆七月十五,據傳這一天是鬼門大開之日,佛教徒會舉行儀式超度亡靈,因此被稱為「鬼月」。


Advertisements

此外,道教也認為七月是陰氣最重的月份,而道教文化中也有關於鬼神的傳說和信仰。因此,道教會在七月舉行祭祀活動,超度亡靈和祈求平安。在民間信仰中,人們也認為七月是祭祀鬼神的月份。他們會祭祀先祖和神靈,以祈求保佑和庇護。在一些地方,人們還會進行特殊的祭祀活動,例如搭建祭壇、燒紙錢、上香、獻祭等。


Advertisements

「鬼月」這個稱呼是多種文化和信仰的融合,也是人們對先祖和神靈的一種敬仰和紀念。雖然這個稱呼有些神秘和恐怖,但在特定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下,它也有著一定的儀式和意義。七月初一「鬼門開」,記住2大習俗,3大禁忌,祈福納祥,降平安。


Advertisements

「2大習俗」

1:祭拜太上老君。民間傳言,太上老君,又稱為「太上老帝」或「太上老子」,是道教的重要神祇之一。被尊奉為道教教派的創始人之一。太上老君被認為是長生不老、具有超凡力量的神靈,他在道教教義中象徵著智慧、道德和宇宙的秩序。

在民間信仰中,太上老君被視為強大的保護神,能夠辟邪避凶,保佑人們平安和順遂。據傳,在農曆七月初一,也就是鬼月的開始,太上老君的生日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祭祀時機。人們會前往太上老君的廟宇,燒香拜祭,祈求他的庇護和祝福。這些祭祀活動是為了避免七月中陰魂的干擾,同時也是對太上老君的感恩和敬意的表達。

太上老君廟宇在一些地方被視為風水寶地,聚集了許多虔誠的信徒。在他的廟宇內,人們不僅祈求個人的福祉,還會寄託對社會、家庭和國家的美好祝願。

Advertisements


2:祭拜鬼神。在農曆七月初一這個特殊的日子,根據民俗習慣,人們會進行祭拜諸鬼的儀式,以示尊敬和供養。這一傳統在民間得到了廣泛的遵循,具有濃厚的宗教和文化色彩。

在七月初一這天的下午四時左右,家庭會準備各種美食和供品,如水果、糕點、雞鴨魚肉等,用於祭拜諸鬼。人們會在自家門口擺設供桌,將準備好的供品擺放其中,以便諸鬼前來享用。

Advertisements

在供桌附近掛上特製的燈籠,這種燈籠被稱為「尊渡公燈」,民間俗稱為「謝燈腳」。這些燈籠照亮了祭拜儀式的場景。 家庭成員會圍繞供桌,合家歡聚,一同祭拜諸鬼。人們會虔誠地燒香、上供,祈求諸鬼的庇佑和保佑。 祭拜儀式結束後,人們會將供品收回,認為這些供品已經被諸鬼「享用」了,也可以繼續被家人食用。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