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男人...竟然得了產後憂鬱!」33歲全職奶爸「放棄事業帶娃」 2年後妻子淚求:我錯了
「我,一個男的,竟然得了產後憂鬱!」這是1992年生的「茉莉爸爸」在短影音平台上的自述。通常,「產後憂鬱」這個詞,和媽媽身分連結在一起,但當性別翻轉,爸爸帶娃也遭遇了同樣的痛苦和委屈...在「茉莉爸」看來,他放棄事業全職帶孩子,面臨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
「產後憂鬱」並非自然與性別有關,而是一種育兒處境。生孩子之前,夫妻倆沒有商量過誰帶寶寶,茉莉爸表示,他是獸醫專業碩士畢業,以前從事寵物食品銷售工作,老婆在一般公司上班。相對來說,他的工作自由度更高。因為父母不在本地,幫不上什麼忙,於是妻子產假結束後,他開始承擔帶娃的任務。
Advertisements
「生孩子之前,我一直處於頻繁出差狀態。全職帶娃後,我只能靠從前積累的客戶資源,線上聯繫商家和買家,從中賺利潤差。」以前,他每個月的收入平均有2萬人民幣(約新台幣8萬9),現在基本上就幾千塊,還不是每月都有。生活狀態的落差,讓他有一種失衡感。有時候,他覺得自己被浪費了。
茉莉爸表示,工作讓他掌握人生的主動權,能購買孩子想要的東西,也不用看別人臉色,活得更舒服。全職帶娃一年多的時間裡,茉莉爸幾乎從未感到快樂。去年五、六月,他覺得自己憂鬱了。那陣子,他整晚睡不好,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回想之前的生活就流淚,兩個月瘦下去20公斤。
Advertisements
女兒茉莉出生於2023年5月,現在快兩歲了。從她五、六個月大起,茉莉爸就開使「每天睜眼娃,閉眼娃」的全職奶爸生活。他自述:一般早上6點寶寶就醒了,我得起來幫她沖奶粉,這時候正是小朋友的興奮期,我要陪她玩到8點,之後我們可能會瞇一會兒,有時候娃睡了,我會趁時間工作一下。午餐後,我們常去公園或室內遊樂場玩耍,下午5點,她會再次犯睏,等她睡著,我開始做菜、剪影片。晚上七、八點她又醒了,我要幫她放卡通、講兒童繪本。11點以後,我才能躺在床上入睡。
八個月到十五六個月大的孩子,睡不了整夜覺,每隔3小時左右、就會起來一次。那段時間,我整夜整夜地失眠。寶寶睡著後,我會躺在床上滑手機、打兩盤遊戲。我總是回想之前的工作,感覺落差很大,壓力不斷襲來。越想越睡不著,只能閉著眼逼自己硬睡。我家寶寶喜歡讓人抱,基本上每次出門我都得抱著,長時間維持同個姿勢抱娃,沒多久,我就得了腱鞘炎,手一直貼著膏藥。
最近跟之前的同事見面,他們還問我:「是不是在健身?為什麼肌肉這麼發達?」我說,從來沒練過,都是抱娃抱的。孩子生過一次大病,直接住進了PICU(兒童加護病房),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整整5天,茉莉爸沒洗過澡、沒換過衣服,就在醫院裡陪伴孩子,孩子萬幸康復後,茉莉爸的父母卻埋怨他,怎麼帶個孩子都帶不好!茉莉爸表示,那一刻自己覺得很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