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節很特殊!提醒:「3類人」不掃墓,4件事不要做,絕非迷信

清明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它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還是傳統文化節日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尤其是今年的清明節,更是被網友稱為「六十年一遇」。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從干支曆法的角度來看,今年是甲辰青龍年,本身就是一個60年才出現一次的年份。

其次,今年是老百姓口中的「無春年」,即按照農曆紀年,今年是沒有立春節氣的。

第三,按照陽曆紀年法,今年有366天,即陽曆的「閏年」。

第四,往年清明節一般都在陽曆4月5日,而今年的清明節落在了陽曆的4月4日,比以往提前了一天。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今年的清明節,被網友們稱為「六十年一遇」的清明節!所以,大家也更加註重清明節的傳統習俗和文化內涵,希望通過這一節日,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

Advertisements

01 清明節的習俗

習俗一:掃墓祭祖

據《易經》記載,上古時期的墓葬是「不封不樹」的,即墓地上不起墳。而孔子是已知最早為父母築墳的人,他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因為自己四處奔波,方便祭拜時能準確的找到墳址。

後來,他的這一行為逐漸演化為一種墓祭習俗,直到春秋戰國時代,掃墓祭祖的行為,才逐漸成為清明節中重要的祭祀活動之一。

現如今,清明節這一天,人們通常會攜帶鮮花、紙錢等物品,前往祖先的墓地,進行莊重的祭拜和祈福儀式,進而表達對生命的敬畏,對先人的感恩,寄託對未來的美好祈願

習俗二:盪鞦韆

盪鞦韆不僅可以鍛煉人的身體,而且可以培養人的勇敢精神,至今仍受廣大少年兒童的喜愛。

據《藝文類聚》記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鞦韆為戲。」

Advertisements

這就意味著清明節盪鞦韆的習俗,也是從寒食節演變而來的。

在唐代,盪鞦韆已成為很普遍的遊戲,並且成為清明節習俗中的重要內容。據記載,唐天寶年間,宮中都會豎立起大量的鞦韆,供後宮妃嬪、公主玩樂。

到了明代,盪鞦韆之風更甚,甚至將清明節稱之為「鞦韆節」。

現如今,鞦韆已遍布城鎮社區內的兒童遊樂區,孩子們無需等到清明節也可隨時玩耍,

習俗三:踏青、蹴鞠、放風箏

Advertisements

自古以來,清明時節便是文人墨客爭相描繪的美好時節,踏青、蹴鞠、放風箏等習俗,在詩詞歌賦中屢見不鮮。

比如,宋代詩人陸遊的《晚春感事》,其中有一句:「蹴鞠場邊萬人看,鞦韆旗下一春忙。」就展現了清明時節人們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

如今,清明時節,父母帶著孩子走進大自然,踏青、放風箏、野餐,已成為人們享受春天美好時光的一種流行方式。

02 清明節「四忌」

雖然社會在不斷進步,生活方式日新月異,但生活中的一些傳統習俗和禁忌仍然值得我們尊重和遵守。

特別是在這「六十年一遇」的清明節里,我們更應謹慎行事,以示對先人的尊重和懷念。

忌諱一:忌穿著鮮艷華麗

在傳統文化中,紅、紫等鮮艷的顏色,通常代表著喜慶和歡樂。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和哀悼的日子,雖然是個小長假,但相比其它節日,氣氛還是比較莊重和肅穆的,穿鮮艷的衣服可能會被認為不尊重先人或者不合時宜。

忌諱二:忌嬉笑打鬧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和緬懷先人的節日,如果我們跟長輩去祭祖或者掃墓,切忌在墓地或者祠堂周圍嬉笑打鬧、大聲喧嘩、污言穢語或者亂跑亂碰。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