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層次家庭!喜歡不停跟孩子「講道理」 而高層次家庭「爸爸會做這5件事」:將影響孩子一生

父愛缺席的危害,從小學就開始顯現了。


曾經有個紀錄片揭開了「問題孩子」背後的隱痛。


男孩從小就缺少父親陪伴,哪怕父親在家也只會大呼小叫。


他從小就跟父親對著干,氣得父親再也不管他。所以沒有人教給他對與錯、是與非。


14歲那年,男孩跟同學打架,不小心捅傷了別人。


還有一些孩子6歲後會出現不禮貌、頂嘴、不喜歡交友、打人,甚至叛逆、不服管教、厭學的問題。


少管所的民警說,這種情況叫典型的父愛缺失症。


缺父愛的孩子情緒不穩定,性格衝動,內心也比較脆弱,容易激情犯錯。


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因為忙於工作缺席兒子的童年,導致父子「反目成仇」。


Advertisements

兒子長大後一直攻擊父親:「他讓我媽比一般女人更辛苦,是個零分父親,在家裡一無是處。」


宮崎駿說:「我畫再多的動畫,溫暖再多人的童年,也換不回自己兒子的小時候。」


Advertisements


世界正在偷偷懲罰不陪孩子的父親。


當你躺在床上看手機,還想讓孩子好好學習?不可能。


你收穫的同樣是一個喜歡躺在床上打遊戲、刷視頻的少年。


Advertisements

當你把輔導作業、講故事的工作甩給孩子媽媽,自己盯著電視的時候,你得到的同樣是一個不喜歡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喜歡看電視的孩子。


當你嫌孩子麻煩,不願意跟他交談,不喜歡和他一起玩玩具,不陪他出去玩,許多年後,你想和孩子交流見面,可能也會被遺忘在微信的一角。


因為你的孩子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如果你習慣性地認為「教育孩子是媽媽的事」,那麼多年後,你所有在陪孩子上偷的懶,都會變成教育路上最深的遺憾。


1、父親的言行

影響孩子的學業和職業


李玫瑾教授說:


孩子在6歲之前需要的是母親,而孩子開始上學,走向社會的時候,更需要父親的影響。


美國秘魯州立學院的研究成果表明:


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更好,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Advertisements


近來還有研究表明,爸爸輔導作業,孩子的成績會更好。


蔡笑晚,大學沒有畢業,一家8口擠在16平方米的出租屋,卻培養6個孩子個個成才,被譽為「博士之父」。


長子蔡天文,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


次子蔡天武,14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5歲博士畢業;


三子蔡天師,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美國聖約翰大學博士;


四子蔡天潤,華西醫科大學醫學系畢業;


五子蔡天君,中國科技大學碩士,現在銀行機構擔任要職;


六女蔡天西,18歲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畢業,28歲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副教授。


眾多媒體採訪他:「你的育兒秘訣是什麼?」


他說:「我把父親當成我的事業。」


林依輪沉寂多年,再次被人熟知就是因為「學霸家長」這個頭銜。


大兒子林子豪被排名全球第二、全美第一、號稱「設計學院中的哈佛」的帕森斯設計學院錄取,並獲得一個季度12000美元的獎學金。

Advertisements


小兒子Leo更是美國西岸排名第一的撒切爾中學當年在中國招收的唯一男生。


在兩個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林依輪沒有缺席過。


Advertisements

他說:「我最大的事業就是做好父親這個角色。」


「國民才女」武亦姝,以高考理科總分613分的成績(上海高考滿分660,位列上海考生第65名)被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錄取,但她不是從小成績優異。


當年,她是以墊底成績考入的初中。


進入國中後,武亦姝的成績迅速提升至年級前10名,尤其是化學成績非常出色。


說到武亦姝的「逆襲」,校長著重提到了她的家庭氛圍:她爸爸每天回家以後就放下手機,專心陪孩子。


哈佛大學200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


女孩缺少父愛,容易學不好數學;男孩缺少父愛,容易產生情感障礙。


長大後,女孩更容易變得不自信,甚至會影響擇偶觀;男孩會自卑、叛逆,影響學業和職業。


2、父親的威嚴

影響孩子的性格和格局


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說:「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父親的教育。」


心理學專家也指出,爸爸陪孩子的好處有很多:


1. 孩子的智商、情商更高。


世衛組織研究發現:平均每天與父親共處2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和情商更高。


《中國家庭教育現狀》說:


「父親對孩子的學習、性格、情感、品質、體質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影響。」


2. 孩子更自律、自控。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