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一休」!原是皇子5歲被迫出家 晚年「與小49歲盲女同居」顛覆你童年印象

「咯嘰咯嘰咯嘰咯嘰咯嘰咯嘰,聰明伶俐。」

大家還記得動畫片《聰明的一休》嗎?

那個用食指蘸點口水、在腦袋兩旁畫圈圈的一休哥,曾經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清泉般的快樂。

事實上,在日本歷史上,一休確有其人。

他是個另類和尚,不受戒律拘束。

他喝酒吃肉、沉溺女色,以「癲狂」和「風流」出名。

76歲的一休跟27歲的盲女,還來了一場黃昏戀,可謂將風流一以貫之,至死不改!

他一語驚人:

「『性』是天性,就像渴了要喝水、冷了要穿衣一樣。」

那麼,真實的一休,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01

一休,全名一休宗純,出生於1394年。

此時是日本明德五年,正當中國明朝洪武年間。

一休出生顯赫,父親是日本北朝的后小松天 皇。

也就是說,一休如動畫片所說,真的是個皇子。

只是,一休從未受過皇子的待遇,也從未以皇子自居。

為什麼呢?

因為,他的母親是個「特工」。

一休的母親名叫藤原照子,是前南朝大臣藤原顯純的女兒。

她長得非常漂亮,進宮后很快得到寵幸,有了身孕。

因此,遭到了其他妃子的嫉妒。

於是,有人散布謠言:

「藤原照子接近天 皇,就是要為南朝復仇,並想伺機刺殺天 皇!」

三人成虎,五人成章。

時間一長,天 皇心裡就發了毛。

與此同時,掌握實權的幕府將軍足立義滿,怎能容忍有翻天嫌疑的藤原照子?

於是,身懷六甲的藤原照子,就被趕出了皇宮!

之後,她在宮外,生下兒子一休。

一休是個擁有南朝血統的皇子,這讓幕府將軍耿耿於懷。

於是,他在一休5歲那年,把一休送去京都安國寺出家。

可憐一休,從小沒有見過父親,如今又跟母親生生分離,還有人處處監視他的一舉一動……

02

在動畫片里,一休從小就聰明機智。

這也是真的。

當時,日本的上流社會,評判一個人有沒有學問,只有一條標準:

精通漢語!

於是,一休12歲進入健仁寺,開始學慣用中文寫詩。

他非常勤奮,每天堅持寫一首。

13歲那年,一休寫下《長門春草》:

秋荒長信美人吟,

徑路無媒上苑陰。

榮辱悲歡目前事,

君恩淺處草方深。

小小年紀的一休,感悟頗深。

最後兩句,有一種「富貴如雲煙,野草獨自生」的味道。

他認為,功名富貴、榮辱悲歡如浮雲,終不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野草。

14歲那年,一休又寫下《春衣宿花》:

吟行客袖幾時情,

開落百花天地清。

枕上香風寐乎寤,

一場春 夢不分明。

《春衣宿花》一出,轟動京城!

大家紛紛傳抄,一時間洛陽紙貴。

作為一個和尚,這首詩寫得優美浪漫,毫不避諱地談及「香枕」「春 夢」,令人浮想聯翩。

或許,從小缺愛的一休,內心是極度渴望愛、渴望人世間的溫情的。

03

不過,一休畢竟在寺廟中長大。

此時,他還是一心尋求佛法的。

16歲那年,一休離開有錢人聚集的健仁寺,去到貧苦的西金寺苦修,皈依了謙翁宗為弟子。

在這裡,每天除了勞作,就是上街化緣。

這樣的日子,反而讓一休覺得特別充實。

未料,四年後,謙翁和尚去世。

一休失去精神上的支柱,不知道今後的路該怎麼走。

加之,他又想起自己的身世與母親,於是想要投湖自盡。

然而,當他來到琵琶湖畔,突然看到了母親的形象。

於是,一休放棄求死念頭,轉而去尋找母親。

這是自他5歲出家后,15年來第一次回家,也是第一次與母親團聚。

一休陪伴母親一年,然後決定拜高僧華叟宗曇為師。

他連續5天登門,跪在大德寺外面,華叟就是不給開門。

直到第6天,華叟對弟子說:

「拿一盆水澆他身上去!」

寒冬臘月,一休迎面被澆了個透心涼!

不過,哪怕凍得牙齒打顫,他愣是一動不動地跪著。

華叟終於相信了一休的誠意,於是不再折磨他,正式收他為徒。

這年,一休21歲。

華叟一派更窮更苦,一休不僅要種地、化緣,還要做針線活。

他縫香囊、做小掛件,然後賣了換錢,補貼寺院里的開銷。

不過,一休毫無怨言,甘之如飴。

04

華叟非常滿意,四年後正式給他起了法號「一休」。

寓意是:

人生只不過是從煩惱世界,復歸於極樂世界的一段休憩。

然而,一休逐漸出現一些「叛逆」行為。

他自稱「狂雲子」,把自己的漢詩集叫作《狂雲集》。

其中有:

欲從色界返空界,

姑且短暫作一休。

暴雨傾盆由它下,

狂風卷地任它吹。

一天,僧眾被邀請參加一個盛大的法會。

師父和師兄弟都穿著莊嚴隆重的袈裟法衣,唯獨一休穿著破衣破鞋進來,引得眾人紛紛側目。

華叟問他:

「你怎麼為什麼不顧威儀?」

一休回答說:

「我只莊嚴法身,不莊嚴肉身。」

華叟聽了哈哈大笑,稱讚道:

「一休雖然外表狂放,內心其實追求的是禪心。」

後來,華叟承認一休悟了,給他頒發資格證書——印可。

華叟是個很牛的人物,如果得到他的承認,那便能飛黃騰達,多少人絞盡腦汁都想得到印可。

可是,一休轉頭就把這帖珍貴的證明,扔進了火盆里,然後飄然而去。

「我學佛不是為了發跡,不是為了受到外界的認可,這東西我不需要!」

正是因為一休的特立獨行,不按常理出牌,他成了著名的奇僧、狂僧、癲僧。

華叟圓寂后,一休的師兄接替華叟,成為大德寺住持。

這位師兄大興土木,建造富麗堂皇的大殿,還總是喜歡應酬富人。

恪守清貧苦修的一休看不下去了,大罵師兄:

「臉皮之厚,如同牛皮七八張粘在一起!」

他不能與這些虛偽的人共處,於是憤然離開了大德寺。

一根竹杖、一隻缽盂、一頂斗笠,餐風飲露,雲遊四方。

05

從此,一休走入了民間。

他用最淺顯易懂的方法,為人們講解佛經,留下了不少助人或勸人的故事。

一回,一對賣扇子的老夫婦,流著淚向一休告別:

「我們要回老家了,以後不能常來聽您講解佛經了。」

一休連忙問道:

「發生了什麼?」

老夫婦回答說:

「生意太難做了,我們還借了100貫錢的債,所以準備把店賣了……」

一休便說:

「我來你們扇屋做養子。」

第二天,他果然去到扇屋,給每個買扇子的人,寫一幅墨寶。

很快,就賺夠了100貫。

於是,老夫婦得以繼續開店。

又有一回,一個生性暴虐的人,跑去跟一休辯論:

「殺人是好事,還是壞事?」

一休回答:

「當然是壞事。」

那人說:

「殺了壞人,還是壞事嗎?」

一休回答:

「佛在五戒中戒了殺生,不問善惡,殺人是壞事。」

那人又說:

「如果壞人和罪人都不殺,那天下的規矩不就壞了嗎?而且殺罪人是上司的命令,我們只不過是受命辦事,就算殺人是壞事,那應該也是上司擔責啊!」

一休不再回答。

過了一會兒,他開口說——

「可以請你幫我一個忙嗎?看到竹林上的雪了嗎?可以幫我搖下來嗎?」

那人摸不清楚頭腦,乖乖地走到竹林之中。

他搖動竹子,雪就直接落在了他的身上。

此時,一休笑道:

「你看,雪落在了你這個受託人的身上,並不是落在了我這個拜託人的身上啊!」

那人恍然大悟,從此以後都改了,決心做一個溫良的人。

就這樣,一休遊盪在民間,救人助人。

1433年,一個宮裡打扮的人,突然找到了一休:

「請您入宮一趟。」

於是,一休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父親。

此時,后小松天 皇病入膏肓,到了彌留之際。

他屏退左右,只留下了一休一人。

父子倆具體說了什麼,無人得知。

人們只知道,一休出宮后的當天,后小松天 皇就駕崩了。

這年,一休39歲。

06

中年以後的一休,變得離經叛道。

他起了「夢閨」的雅號,開始破戒——喝酒吃肉,狎妓作樂。

他認為「性」是天性,就跟渴了要喝水、冷了要穿衣一樣。

「渴焉夢水,寒焉夢裘,夢閨房乃余之性也。」

43歲那年,一休去參加開山國師百年大忌。

別的和尚們都聚在一起念經,他卻把妓女帶回寺廟夜夜笙歌,肆意調笑。

76歲那年,一休對27歲的盲女一見鍾情。

盲女名叫「森」,以賣唱為生。

一休被盲女的歌喉與美貌打動,決心照顧她。

恰好,盲女是一休的粉絲,她立馬接受了一休。

於是,兩人毫無顧忌地交往,談起了轟轟烈烈的忘年戀。

一休特地作詩一首:

狂僧艷詩赤子情,

敢叫鬼神天地驚。

悠悠一段黃昏戀,

盪盡凡塵賦春明。

從那以後,兩人互相照顧,在一起11年。

一休寫下大量描寫兩人感情的漢詩,公然謳歌自己與盲女的愛情:

其中有些非常露骨,比如:

盲森夜夜伴吟身,

被底鴛鴦私語新。

新約慈尊三會曉,

本居古佛萬般春。

80歲那年,一休受天 皇的詔令,出任大德寺第47代住持。

儘管已經身居要職,但他還是選擇回到酬恩寺過日子。

為什麼呢?

因為那裡有他相親的村民們,還有相愛的盲女。

1481年12月12日,一休病逝,享年88歲。

離世之前,他寫下數首「辭世詩」,其中有:

十年花下理芳盟,一段風流無限情。 惜別枕頭兒女膝,夜深雲雨約三生。

可謂將風流一以貫之,至死不改。

還有:

「人生如夢,逝去方知萬事空,荒冢埋白骨,富貴貧窮一樣同。」

這首詩是一休對人生大徹大悟的感受,可見一休貌似瘋癲,卻佛法精深。

對於歷史上真實的一休,有人說他離經叛道,不瘋魔不成活;

有人說他超越了戒法表象,直契天真本性,活得有滋有味,「酒色穿腸過,佛祖心中坐」。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