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佛祖託夢!名校女大學生「執意退學出家」  一年為寺廟「增收9千萬」33歲現況曝光

佛教是公元前六世紀至五世紀之間由釋迦摩尼始創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釋迦摩尼在青少年時期就覺得人生變化無常,潛心鑽研如何可以解脫生而為人所遭受的苦難。

在他成為佛陀之後,他便將自己悟出的佛法真理廣為傳播,最初的佛法教義便形成於此。

清朝的順治皇帝信佛,因為困惑於「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

於是潛心禮佛、希望可以出家為僧。除了可以解釋生死問題,佛法教義還可以幫助人解開心中的煩惱,釋正孝同就是為了讓自己從世俗煩惱中得到解脫才剃度出家的。

1、受到母親影響,從小信佛以誠

釋正孝同於1989年出生於河南的一個小村莊,從小就聰慧乖巧、善良可愛。

釋正孝同的母親是個非常虔誠的佛教信徒,每日念經打坐、從未怠慢間斷過。她的母親平時待人接物也是非常樂善好施,寬厚仁慈。

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釋正孝同從小就開始學著母親參禪禮佛,修身養性,對待自己身邊的人都非常善意和真誠且樂於助人,從來不欺負別人、也不說謊話。

漸漸的,她開始喜歡上了佛經中的文字,那些看上去很難懂的句子也通過不斷的誦讀參悟慢慢地變得簡單易懂。她的母親看到是釋正孝同如此有佛緣,也感到非常的欣慰。

釋正孝同雖然很小就信奉佛教,但她跟其他孩子一樣也接受了正常的教育。

釋正孝同本就聰明伶俐、人又非常的努力,因此她在班裡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釋正孝同平日里對人謙和又熱情,因此班裡的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她。

高考之後釋正孝同便以非常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山東大學,在這裡繼續她的學習生活。

釋正孝同頭一次一個人離開家鄉,踏上這片陌生的土地,與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同學生活和學習在一起,有些不太適應。

大學就像一個小型的社會,釋正孝同遇到了許多以前沒有遇到的困惑和煩惱,這些事情留在她心裡久久不能散去,

她每天都在糾結著如何去擺脫那些困擾,自己到底該何去何從。然而,在學校里學到的只能是正常學科的專業理論知識,並沒有一門課專門幫排解煩惱。

於是,釋正孝同即使冥思苦想,卻終日不得方法。

2、不喜紅塵俗世,夢到成為佛前弟子

有天晚上釋正孝同做了一個夢,在夢裡,她化作了佛祖腳邊的一個童子,手裡捧著一個金色蛋。

夢境非常清晰真實,釋正孝同記得住其中的每個瞬間。夢醒後釋正孝同甚是歡喜,她覺得這是佛祖給她指了一條可以為其排憂解難的路,那就是剃度出家

想通此事後,釋正孝同與母親訴說了她苦悶以及自己想出家的想法,同為信佛之人的母親自然是非常高興和贊同的。

既然已得到點化,那麼出家之事當然刻不容緩。於是釋正孝同向學校提出了退學申請,決心遁入空門、遠離凡塵。

最初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校領導和老師無一不是非常驚詫的,他們不明白好不容易寒窗苦讀十幾載,通過高考進入山東大學這樣的名校,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一名優秀的學生,為何放著好好的大學不讀反倒想要出家。

老師們是對是釋正孝同進行了不斷的開導與勸說,但是無奈釋正孝同決心已定,堅持要走,因此校方也只能同意她的申請。如願以償的釋正孝同收拾好行裝,踏上了她的出家之旅。

3、毅然斷髮出家,成為最美尼姑

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釋正孝同選擇了接受女弟子的湖北天台寺剃度出家,也得到了她現在被大家熟知的法號——釋正孝同。

遠離了那些世間的紛紛擾擾,天台寺這樣群山環抱、鳥靜空悠之地最適合清心寡欲、潛心修行。

釋正孝同終於找到了她心裡的那片凈土。每日早上天還沒亮就要起床做早課,釋正孝同在木魚聲中與其他僧人一起誦經唱經,凈化心靈。

早上七點左右吃早飯,不許交頭接耳和浪費糧食。早飯之後則又需行坐禪、開靜以及行香之禮。

結束這些課業之後,閑暇之餘釋正孝同則是打掃庭院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雜物。

適逢天台寺組建了中國第一個全部都是由僧人組成的藝術團,名叫廣玄藝術團。

旨在通過彈唱使得前來拜訪的人都可以通過音樂學習佛法經書,使得晦澀難懂的文字真義方便記憶又不容易忘掉。釋正孝同平時很喜歡音樂也非常有天賦,

趁此機會,年輕開朗的釋正孝同每日都上山下山的奔走於寺廟和城鎮里,刻苦學習小提琴和鋼琴,學習能力很強再加上肯下苦功,終於,她在藝術團中有了一席之地。

不僅在彈奏上,在朗誦方面釋正孝同也是非常拿手的。於是,釋正孝同在演奏之餘也擔任了主持人的工作。

天台寺的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慕名而來,大家都被這個既會主持又會彈奏的女僧人所吸引。

有一位遊客把釋正孝同在表演時拍攝的照片發到了網上,清純脫俗的容顏配上認真拉琴的姿態,網友們在看到這張照片之後親切地為她取名為「最美尼姑」。

自從釋正孝同出名了以後,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到天台寺,是只為一睹她的清麗容顏,請欣賞他精彩的表演。還有人與釋正孝同提出合影的要求,她從來都是有求必應,極其配合。

天台寺因為有了釋正孝同每天都人頭攢動,熱鬧非常,香火錢也增長了不少。據說由於釋正孝同的原因,天台寺單一年的香火錢就增長了兩千萬元(約台幣9千萬)。

釋正孝同在天台寺已經度過了十二個春夏秋冬,才三十歲的她在被問及是否有沒有還俗打算的時候,她斬釘截鐵的回答「沒有」。

「佛說種種法,為治種種心」,信佛之人講經念佛為的就是去除心中的污穢,消除自己曾經犯下的業障。

她在寺院里找到了這份自己想要的安寧與幸福,在這份平靜中又找到了快樂的源泉。

釋正孝同想用自己目前的人氣和影響力去為寺院、為弘揚佛法出一份力,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變得一心向善、樂於助人、不計較、不算計,使得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的向前發展。

世上所有的人都有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選擇自己如何生活的權利,只要這麼做一不違反法律,二不違反道德,三不影響公眾的情況下,我們都應該尊重每個人各的選擇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

釋正孝同選擇從大學退學而精研佛法在很多世俗的人看來簡直無法理解,但是這麼多年過去她都沒有一絲悔恨恰恰說明了這就是適合她的生活方式。

反而是這些不理解她的世俗的人們中,大部分人或許究其一生都在追求幸福而苦苦奮鬥或苦苦掙扎。殊不知,釋正孝同已經找到了她的幸福。

所謂世間萬物其實都是矛盾的存在,沒有什麼是一定對的,也沒有什麼是一定不對的。

只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堅持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就不會有悔恨或者遺憾,那就是得到了幸福

文章參考:網易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