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輩曾為慈禧修腳!他承祖業30年「收集客人腳皮作畫」 成品展出「被富豪看中」欲花887萬購買

每個行業都有精英人士,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光鮮亮麗。總有人認為坐辦公室就是好工作,對於在外奔波的職業表示鄙夷。其實這種價值觀是錯誤的,畢竟大家都是靠自己的勞動賺取財富的。

就好一位修腳師,靠自己的能力創作出了一幅獨一無二的的畫,被一位富商以20萬(約887萬台幣)的價錢購買,他究竟做了什麼呢?這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幅畫?為什麼說這幅繪畫獨一無二呢?又憑什麼價值20萬(約887萬台幣)呢?

魯可水出生於1974年,他在修腳行業摸爬滾打30年,很多人慕名而去,就是為了體會一下他的手藝。客源不斷,魯可水的生活水平也是直線上升。

雖然,現在的生活過得不錯,但是小時候的魯可水可是實實在在的苦過來的。

魯可水家裡兄弟姐妹有七八個,人數眾多,但是能幹活兒的沒幾個,所以家裡的經濟一直不富裕。

不幸的是,在魯可水十幾歲的時候,家裡的頂樑柱垮了,他的父親離世了。

這讓原本還在上學的魯可水不得不輟學,畢竟沒有資金來支持自己讀書了。

雖然輟學了,但是家庭的經濟情況依舊沒有改善,家庭整體的經濟狀況入不敷出。

為了改善家庭經濟,緩解母親的壓力,魯可水曾去做過小工、服務員、泥水匠、瓦工……但凡是能幹的活兒都干。

可是家裡人實在太多了,魯可水的薪水遠遠不夠,弟弟妹妹還等著學費,生活費呢。

這時,魯可水突然想到自己以前經常跟著父親去修腳,在耳濡目染下,魯可水的修腳功力變得十分優秀。

考慮到家庭情況,魯可水決定繼承父親的衣缽,加入修腳大軍,成為一個職業的修腳人。

後來,魯可水在安徽的名聲越來越大,大家都知道他的技術很好,慕名而去。

漸漸地,魯可水成為了有名的「修腳大師。」

在稱讚之餘,大家聽說魯可水的手藝是家族傳下來的,具有一定的歷史性,那他手藝的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故事呢?

魯可水的祖上竟然給慈禧太后修過腳?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朝廷動蕩,民眾不安。

為了躲避八國聯軍的殘害,慈禧太后開始了逃亡之路。

當時,八國聯軍侵入北京,一路燒殺搶掠,百姓不得安寧。

慈禧太后見情況不對,在局面無法控制以後,選擇了逃避。

她一路向西,帶著自己的親信逃到了西安。

雖然逃離了戰火連天的北京,但是慈禧太后的身子骨不行了。

由於長途的跋涉,慈禧太后逐漸體力不支。

因為長年居於深宮,加上出門都有奴才伺候,並且很少走路,慈禧太后感覺自己的腳都快廢了。

為了緩解慈禧太后的疲勞,當地官員馬不停蹄地就開始張羅著找修腳師傅。

經過三天的尋找還是無果,此時,當地官員聽說民間有一位技法高超的修腳師傅,大喜過望,立刻派人出去尋找這位修腳師傅,修腳師傅很快就被請了過來。

見到慈禧太后以後,修腳師傅很快就作出了判斷,開始了修理。

這位修腳師傅給慈禧太后的腳上修理得乾乾淨淨的,完全看不出走路磨損的痕迹。

同時,修腳師傅看慈禧太后一副勞累的樣子很是不忍,就贈送了一套捏腳服務。

在修腳師傅的服務下,慈禧太后高興極了,甚至給修腳師傅賜名為「刀王」。

為了更好地享受修腳師傅的服務,慈禧太后甚至將其納為自己的御用修腳師。

只可惜,這位修腳師傅並沒有答應慈禧太后的安排,而是選擇留在家鄉,為自己的鄰里相親服務。

只是說後期如果有緣分,他可以再一次為慈禧太后修腳。這位民間修腳大師就是魯可水的祖上,所以,魯家的修腳手藝是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的。既然魯可水的修腳技術是祖上傳下來的,那麼他通過自己的修腳技術做了什麼呢?

魯可水雖然跟著父親學了不少,但畢竟年齡太小,對於一些技術並沒有完全地掌握。為了更好地改進自己的修腳技術,魯可水決定拜師學藝。他對現有的修腳門店做了詳細地觀察比對,通過對比淘汰,魯可水最終選擇了蕪湖大觀園。

魯可水覺得蕪湖大觀園的修腳師傅技術都比較純熟,門店管理標準很嚴格。

他相信在蕪湖大觀園可以學到技術,同時也可以學到管理知識,畢竟魯可水並不想一直做一個修腳師傅。

他在裡面認識了一個小有名氣的修腳師,在自己的軟磨硬泡下,終是同意了魯可水的請求,成為了他的師傅。

魯可水每天跟著師傅學習,工作之餘就喜歡抓著師傅問東問西。

在魯可水自己的努力下,修腳手藝越發地純熟。

但是師傅始終認為修腳是一份「上不得檯面」的工作,魯可水還年輕,完全沒有必要做一個修腳師,他有大把的時間去學一門新技術,脫離修腳師的身份。

可是魯可水並沒有,他不覺得修腳師是一份「不入流」的工作。

在魯可水的心中,只要是靠自己的雙手賺取錢財的工作都是好工作。

縱然周圍的鄰居朋友都勸魯可水轉行,他也不願意。

後來,魯可水憑藉自己的手藝在修腳界混得風生水起,一度成為蕪湖大觀園的活字招牌。

因為魯可水不僅僅是會修腳,他還會古箏,畫畫,技術相當不錯。

平時除了給顧客修腳以外,還會給他們彈彈琴,畫幾幅畫。

在他的努力下,蕪湖大觀園的顧客越來越多。

可這終歸不是長久之計,要想為母親和兄弟姐妹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必須自己創業,只有這樣,才會有足夠的資金養活這麼大一家子人。

魯可水經過幾年的學習,對於企業管理已經有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

思來想去,魯可水決定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門店。

說干就干,魯可水轉頭就辭職了,他開始四處打聽,觀察門面,打算租一個地理位置比較好的房子。

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魯可水找到了一家滿意的門面,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

他知道,修腳是一個需要苦心鑽研的技術,不能隨便聘用一些技師。

同時,門店不能拘泥於修腳這一項服務,必須多方面發展。

在長時間的思考以後,魯可水決定開一家足療修腳店。

魯可水很聰明,他知道修腳是一門技術活兒,而足療經過培訓就可以上崗。

所以,他將修腳和足療分成了兩個體系,並沒有綜合在一起。

此外,魯可水還在自己的門店設置了琴棋書畫等不同的藝術觀賞環節,為客人提供解悶兒的途徑。

在魯可水的帶領下,門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逐漸成為當地有名的「打卡點」。

看著門店的生意越來越好,魯可水的內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不僅僅是因為賺錢了,而是因為魯可水的堅持得到了回報。

大家都認為他是修腳界的「明星」,而不是與往常一樣瞧不起,冷眼相待。

隨著生意的變好,魯可水開始培養店裡的技師,他不再長時間的為客人服務,而是專心致志地研究自己的技術,門店的發展。

後來,魯可水再一次回到了蕪湖大觀園,除了去感謝自己的老師,除此以外,魯可水還想參觀一下蕪湖大觀園的藝術品,借鑒他們的裝修模式,從而改進自己的門店風格。也就是這次參觀,給魯可水帶來了與眾不同的靈感。

有一次,蕪湖大觀園對外開放自己的藝術品,供大眾觀賞。

其中就有「鐵畫」的存在。

魯可水第一眼便被狠狠地驚艷到了,「怎麼會有這麼好看的繪畫?」「竟然是鐵繪製的!」「刀工很是精美,完全看不出來打磨的痕迹。」魯可水已經被深深地吸引了。

回到家以後,魯可水對鐵畫依舊念念不忘,他開始翻閱書籍,希望能找到關於鐵畫的記載。

終於,他找到了。

原來鐵畫是一種傳統的繪畫工藝,以鐵作為原材料,通過雕刻等手法進行描繪,一般能夠作鐵畫的人都必須經過數十年的艱苦磨鍊,否則無法達到鐵畫的製作標準,也不可能繪製出完美的鐵畫。

魯可水震驚到了,原來鐵畫還有著如此高的要求。

同時,魯可水自己也想嘗試一下。

既然鐵都可以用來畫畫,那其他的材料是不是也可以成為繪畫的原材料?

普通的顏料過於平常,魯可水早就沒有興趣創作了,他必須物色一個新的繪畫原料。

可是魯可水找遍了門店,都沒有找到合適的繪畫材料。

直到有一天,魯可水正在給客人修腳,看著工具袋上一片片的腳皮,魯可水突然有了靈感。

既然鐵可以用來畫畫,那腳皮應該也可以吧?

自此以後,魯可水開始收集客人的腳皮,每次給客人修腳完畢以後,魯可水就將工具袋的腳皮帶回家風乾。

就這樣,魯可水收集客人腳皮長達三十年。

魯可水搜集的腳皮

為什麼是三十年呢?

因為魯可水並不想隨隨便便做一幅畫,他的目標是《清明上河圖》。

大家都知道,修腳並不能一下子刮下很多腳皮,他只能將壞掉的,長繭子的,乾癟半脫落的腳皮修整一下。

修腳的目的不是刮腳皮,而是修理腳上的不適。

所以魯可水整整收集了三十年才勉強湊夠了繪畫的原材料。

為了更好地展現《清明上河圖》的魅力,魯可水先用部分腳皮製作其他繪畫,從而鍛煉自己的腳皮繪畫能力,同時篩選腳皮,選出最合適的腳皮製作《清明上河圖》。

終於,魯可水知道了腳皮繪畫的奧秘。

他先是將腳皮風乾,挑選一部分完整的腳皮用於主體創作,同時再將一些細碎的腳皮進行曬乾,加深腳皮顏色,用於枝幹創作。

與此同時,魯可水還挑選一小部分腳皮,浸泡在顏料之中,用於給整體的畫作添色。

在魯可水的努力下,《清明上河圖》製作完畢。

魯可水將這幅腳皮繪畫放置在門店展示,供客人欣賞。

由於腳皮繪畫過於獨特,漸漸地,大家都知道了,紛紛來到魯可水的店裡。

一傳十,十傳百,這件事情很快就傳到了一位富商的耳朵里,他很感興趣,決定去看看。

魯可水的作品《清明上河圖》

一天,富豪來到了魯可水的店中,他在《清明上河圖》的周圍遊走。

「妙,妙,妙極了,怎麼會有這麼獨特的繪畫想法?」富豪連連發出感嘆。

「請問這裡的老闆是誰?這幅畫的作者是誰?能不能請他出來一下?」富豪詢問著旁邊的服務人員。

「老闆是魯可水,作者也是,現在就去請老闆出來。」服務人員回答道。

片刻以後,魯可水出來了。

富豪並沒有過多地寒暄,直接開門見山:「這幅畫賣不賣?我可以出20萬(約887萬台幣)。」

魯可水的作品《清明上河圖》

魯可水拒絕了:「對不起,先生,這幅畫耗費了我很多精力,當然,我並非是看中這幅畫的價值,而是這裡面包含著我的心血,對我而言是無價之寶。」

沒有買下這幅腳皮畫,富豪也沒有過多的停留,休息片刻就走了。

魯可水看著眼前的《清明上河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感慨自己前半生的堅持,他希望以後可以一直堅持下去,同時也對現在的職業價值觀表示深深的擔憂。

畢竟,在大眾的眼中,修腳師並不是一份體面的工作,甚至會有很多人嫌棄。

職業價值觀

誰都想擁有一份光鮮亮麗的工作,這種思維本身並沒有錯。

但是不應該以此對其他職業作出評價與批判。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並不是每一份職業都可以坐辦公室,吹空調,也並不是每一份職業都可以穿著好看的衣服工作。

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這繁華的世界,卻反過頭嫌棄前人的職業,這屬實不應該。

他們或許是因為從小接受的知識不夠,逼不得已,選擇面朝黃土,背朝天;又或許是工作性質,讓他們無法安逸地坐在辦公室內,遠離風吹日晒。

修腳師,聽起來是一個「有味道」的職業,可是修腳師也是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一不偷二不搶,憑自己的本事生活。

大家可能會想,修腳師每天都在與腳打交道。腳氣,腳疾都會接觸,每天還會接觸不同人群的腳,想想都覺得「噁心」,如果讓自己去做這個,肯定不行。

也有人說,《清明上河圖》是用腳皮做的,那得多大的味兒呀,本來好好的藝術界代表作,竟然被腳皮復刻,想想就是一種「褻瀆。」

其實不然,藝術本就是具有發散性思維的,是沒有固定的模式的,如果將藝術定死了,那將沒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只有單調的,呆板的藝術創作,那藝術界也將毫無生機與活力。

對於職業而言,更應該堅持職業平等觀,不能對職業產生偏見,只要是經過自己的努力,合理合法地賺取錢財,就是優秀的「打工人。」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