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來第一人!牛津大學「首位華裔女辯手」18歲驚艷全球 「她的成長之路」值得每個人學習

2018年2月的一個尋常的夜晚,英國牛津大學。

一場主題為「科技帝國崛起是否會威脅社會發展」的辯論會,在被譽為西方言論「最高殿堂」的牛津辯論社裡,如火如荼地舉行。

掌聲中,來自聖凱瑟琳學院的一位華人女學生,作為反方辯手出場了。

一襲黑色綴亮片晚禮裙、長髪飄逸的她,顧盼生輝、妙語如珠,舉手投足間,散發出自信又睿智的熠熠光芒,猶如一個霸氣、優雅的女王。

而她精彩的演講、獨特的氣質,也迅速火爆網路、迷倒全球網友,讓大家都領略到華人女性的非凡風采。

而媒體,也紛紛稱之為「比你美麗還比你勤奮的女學霸」。

她,是來自中國的19歲女孩,賽茜(英文名為Cecilia Zhao)。

誰又能想到,如此優秀、沉穩的姑娘,曾幾何時,只是一個成績拉跨、毫無自信的「學渣」?

她是如何跨越困境,一步一步「煉」成了今天光彩照人的自己?

答案,其實一直悄然地潛藏在她的成長歲月里。

(幼年的賽茜與媽媽合影 圖源:微博@賽茜Cecilia)

墊底小妹的別樣童年

1998年,賽茜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是個伶俐可愛的小姑娘。

因為父母工作較忙,她年僅2歲,便被送往寄宿學校託管。

當別的小娃還在父母懷裡,握著奶瓶撒著嬌喝奶,還沒說幾句利索話的小賽茜,便早早在託兒所里,笨手笨腳地學著收拾床鋪、自己穿脫衣服。

她的童年,可以用「漂泊」二字來形容:曾經寄住在幾個親戚家裡,輾轉過好幾座城市,換個多家託管機構。

(幼年的賽茜 圖源:微博@賽茜Cecilia)

如此頻繁的變動、父母的疏於陪伴,讓年幼的賽茜感到惶恐、孤單,但也極大地鍛煉了她的獨立性、自主性。

但是,那些孤寂、飄零的小時光里,每每穿過大街小巷,聽到《聽媽媽的話》這首歌,小賽茜就會不住地抹淚。

後來,她習慣了遷移和變換,每到一個新的環境,都會努力去適應。

幾度的轉學,導致她的成績起落不定。那時的她,是個實打實的「學渣」,處於班裡的「墊底」級別。

父母為此感到很憂心,他們溫柔地鼓勵著女兒,不斷給她打氣。

媽媽的臉上,始終掛著暖心的笑靨:不要緊,慢慢來。說不定你會考上名校呢,牛津還是哈佛?你自己選吧!哈哈。

(現在的賽茜與媽媽合影 圖源:抖音 賽茜Cecilia)

這個看似玩笑的安慰,卻似一枚火種,投到了賽茜心裡。她的內心,躍動起了樂觀、積極的小火苗。

後來,她被接到了北京,開始讀小學五年級。

她背著書包開開心心走進校園,領到新書,翻開一看:啊,這五年級的教材,怎麼和我在上一個城市念書時、讀的四年級的教材一樣?

但是,她還是得老實上學去。

做完作業,別人家孩子會看看動畫片、漫畫書放鬆放鬆,而小學生賽茜一擱下筆,就津津有味地看起了各種新聞聯播、時政節目,滿腦子都是國際局勢、總統首腦。

她小小的心房裡,住進了一個大大的天地,還有大大的夢想:她渴望能走遍世界、看遍綺麗的風景,擁有廣闊的視野、深遠的思想。

自打存了這個念想,她便要強了起來。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網際網路上了解到國外的教學體制,覺得很有趣,心裡漸漸生出一個主意。

9歲那年,她攢足了勇氣,跟父母說:「我要出國讀書,到英國去。」

父母愕然。

那時,賽茜的表姐已在英國利茲生活多年,常跟賽茜一家分享在國外的日常。

英國,對於賽茜而言,不是一個陌生的國度。

最終,父母選擇尊重賽茜的意願:女兒雖然只有9歲,但她打小就比同齡人要獨立得多,自理能力很好,適應性也很強。到英國后,還有表姐悉心關照——這個計劃,是可行的。

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父母打點好一切,全力支持賽茜去英國念書,去換個環境,接受不同的文化教育。

2008年,9歲的賽茜登上了飛往英國利茲的飛機。

高闊的雲天之上,小姑娘滿心希冀,又翻湧著一絲隱約的懵懂與迷惘。

風雨牛津路

到了英國,新鮮勁沒過多久,小賽茜便後悔了。

在校園裡,她的英文,連基本交流都磕磕巴巴的,考試分數也是「吊車尾」,英語只考45分,被分到最差的一個班。

同時,她初來乍到,身邊沒個相熟的小夥伴,放眼四望,全都是碧眼金髮的同學,置身其中,自己彷彿是一個異類,孤獨感如影隨形。

(賽茜與老師合影 圖源:微博@賽茜Cecilia)

她還覺察到,有人在明裡暗裡揶揄自己:蹩腳的口音、傻氣的表現、差勁的成績……

更別說,在異國他鄉,要適應新環境的生活水土,要學會入鄉隨俗、融入當地的文化環境。

這一切,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更何況,賽茜還只是一個孩子。

不過小賽茜的心理已經足夠強大,她明白一切都得靠自己。就算是哭了,也得自己給自己擦眼淚。

她的心裡,騰起了一股不服輸的勁頭:路是自己挑的,費了老大勁才來到這裡,決不能灰溜溜打退堂鼓,我不信我學不好!

她開始沒日沒夜地對著鏡子練習口語,模仿當地人的發音,到處找人對話,同時,也吃力地學著書本上的知識,聽不懂的地方就做筆記,厚著臉皮跟問老師、同學請教。

她也嘗試著敞開心扉,去跟同學們交朋友。

(賽茜與同學合影 圖源:微博@賽茜Cecilia)

午休時分,她獨自在琴房練琴,一抬頭,便從窗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竟是那麼的孤單、寥落,而窗外的同學,正在三三兩兩地嬉戲。那樣的歡樂,她覺得自己沒有資格擁有。

她只有拚命學習,才能改變目前的困境。

度過了最辛苦、最難熬的幾個月後,她的英文水平明顯改善,成績逐步爬升。

賽茜的自信心大增:「原來,我可以這樣突破自己,我要挑戰更高的位置!」

自此,她擁有了一顆「敢拼敢贏」的「野心」。

12歲時,她「雄心勃勃」地給自己定了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以後要考進牛津,或者劍橋!

而英國版的「高考」,距離她還有6年之長。

在這顆「野心」的鼓舞之下,賽茜迸發無限的潛力,成了不折不扣的「學霸」:

她的初、高中,都是在英國伍德中學(Woodhouse Grove School)就讀,這是一所極其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名校,生源多是來自本地精英階層家庭的孩子,個個皆為人中龍鳳,但賽茜的成績,依然一直遙遙領先。

(伍德中學一角)

高中時,大部分同學一般都選修3門課程,能認真修完、順利畢業、再申請大學,已很不容易。

但賽茜卻選了6門,包括高等數學、物理、地理等。大家震驚,這麼多科目,怎麼學得過來?

賽茜卻憑著不懈的努力、「死磕」的意志,硬是把這6門功課都啃了下來,在被稱為「英國高考」的A-level (英國普通中等教育證書高級水平考試)考試中,拿到6個A+的好成績,獲得 最高榮譽獎學金——以華人的身份。

而她也通過了層層面試,成為該中學唯一的考上全球頂尖學府——英國牛津大學的學生,就讀該校地理系專業。

那一年,她18歲。

回想起多年以前,媽媽跟她說的那句「選牛津還是選哈佛?」她百感交集。

進了大學,她仍舊是懷著一股子倔強闖勁,除了專註於學業,還在花了很多精力在牛津辯論社,才有了「一戰成名」的高光時刻,此外,她也參加了各種社團,每周都擠出時間去訓練拳擊,成為了拳擊社的副主席……

20歲時,讀大二的賽茜對投資行業產生巨大興趣,並爭取了多次實習機會,拿到了多家投行公司的offer,其中了包括美國投行巨頭高盛集團。

21歲,她以優異的成績,頭頂著「牛津大學本科最高榮譽畢業生」的光環,給自己的大學生活畫上了一個極其完美的句號。

從9歲到21歲,從家鄉到異國,從學渣到學霸,賽茜揣著那顆可貴的「野心」,跌跌撞撞地走過了漫長又崎嶇、極苦也極累的一段路,歷經了多少風吹雨打,才迎來了驚艷的蛻變,敲開了牛津大學的大門,開啟了璀璨的人生。

繼續進擊吧,女孩

現在的賽茜,是一名對工作充滿幹勁的投行人,同時也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博主,經常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心路歷程和所見所想。

(圖源:微博@賽茜Cecilia)

4年前的那場辯論會,讓她名噪一時,成了牛津大學的「風雲人物」,成了無數網友追捧的「美女學霸」。

但她卻保持著一份沉穩的清醒與謙虛:「比我漂亮的人有很多,但是容顏易老。我希望能憑藉智慧和努力,走出人生的無限可能。」

回望賽茜的成長之路,我們會發覺,「努力」二字一直貫穿全程,而「規劃意識」與「進取心」,則是其中的最關鍵的「路標」,引領著她鍥而不捨地奔往成功的路口。

當年考牛津或劍橋的「高考」目標,雖然聽起來很「白日夢」,但這意味著,她小小年紀,便擁有了一定的「規劃意識」。

照著這個規劃,她一點一點地努力靠近自己的夢想:在讀高一時,就通過刻苦學習,拿到了整個高中三科的成績。

因為牛津大學的招考非常嚴苛,她在高中時便不斷爭取,多次主動地和學校管理層溝通、談判,最終獲得了校方的支持,派出老師為她做了15次全方位的面試培訓,甚至打動了校長也專門騰出時間,來對她進行專業輔導。

(圖源:鳳凰衛視「生活在別處」節目)

進入牛津后,她並沒有鬆懈,而是極具「野心」,要進入牛津辯論社,挑戰不可能。

牛津辯論社,是世界上久負盛名的社團,但300多年來,都是由白人男性所主導,從未錄取過華裔女性。

賽茜偏偏要打破這個「傳統」,在零下十幾度的暴風雪天中滿校園奔走、拉票,獲得了同學們的支持。最終,她以第一名的身份,力壓12位白人男性,獲得了辯論社常委的一席。

這也是華人女生迄今在該社競選中獲得的、最好的成績。

所以,我們才能看到那段火出圈的「牛津女辯手」視頻。

其實,在辯論賽開始的4天前,她才被通知選為代表辯手,時間非常倉促。

但她努力地抓住了這個寶貴的機會,熬了幾個通宵來做準備,聲音都沙啞了,同時還有3個論文要交……最後,她咬咬牙扛住了所有壓力,一鳴驚人。

畢業考試前,她生病住院了,但仍然堅持複習,還考出了全校第一的成績,獲得了「最高榮譽畢業生」的殊榮。

而在其後的實習、求職當中,她也一直秉持著這三點特質:未雨綢繆的規劃力、銳意進取的野心、鍥而不捨的努力,一步一步走上職場的坦途。

這個「爭強好勝」的「英漂」中國女孩,初到英國時,常常被當地人嘲諷,只因她是中國人。

她在西方的文化偏見中不卑不亢地成長,深知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能對抗這一切。

最終,她以驚人的努力、優秀的實力,改寫了自己的人生,改變了西方社會對華人學生、華人女性的刻板印象。

她坦言:「我是一個女性,一個亞洲女性,怎麼可能一開始會得到他們的尊重和支持?」

「作為一個白人走進來,他們就會很自然地得到應有的位置。而我,要比他們付出300%、十倍甚至更多,才可能得到一樣的尊重。」

作家格拉德威爾說:「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每一個逆襲的背後,無不是堆積了咬牙死磕的堅持。

每一種成功的內核,都凝聚了不懈付出的努力。

每一份尊重,都是靠自己的奮力爭取,而贏來的。

願我們都能像賽茜一樣,勇敢追夢、努力打拚,成就最精彩的自己。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