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醫生家庭!6個孩子培養出「5個博士1個碩士」 分享簡短「24個字育兒觀」值得所有家長借鑒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心愿: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但把孩子教育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讓家裡的孩子,都考上大學,甚至都考上研究生。
然而就有這麼一個成功的案例,浙江鄉村醫生的6個孩子:5個博士1個碩士。子女這麼有出息,他們的父親蔡笑晚功不可沒,因此他被魯豫笑稱為「博士老爹」,他家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博士老爹」的育兒觀,只有簡短的24個字!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孩子能長成什麼樣,父母的教育至關重要。為了教育好孩子,蔡笑晚煞費苦心,辛苦了一生。好在6個子女,都學有所成,那他有什麼「育兒秘方」呢?
蔡笑晚的育兒觀,其實非常樸素,只有簡短的24個字:早教教育、從小立志、培養自學、先學做人、快樂教育、愛和溝通。道理大家都懂,關鍵就看父母能不能做到,能堅持多久?
關於「早教教育」,蔡笑晚這樣做,比如在大兒子還是個嬰兒時,他就用手點一下兒子的下巴,就說「1」,點兩下就說「2」。就這樣8個月大的兒子,就能認出1到5,1歲多時,就能認識10以內的數字。
為了家裡的孩子,能夠早點上學,他曾多次搬家。為什麼要搬家呢?因為當時規定:孩子8歲才能上學,在城裡不到8歲是上不了學的,但在偏遠地區就沒那麼嚴格,孩子可以早點上學。
事實證明,蔡笑晚的做法是對的:他的大兒子15歲就上了大學,二兒子14歲就考上了中科大的少年班,小女兒22歲就拿到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早教說起來簡單,但能長期堅持做下去的父母,少之又少。
關於「從小立志」,這裡的志不單單指「志向」,更指堅定不移的「志氣」。蔡笑晚時常提起,外祖母教他的一首民謠:三十三天天外天,白雲裡面出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
蔡笑晚同樣把這種堅定不移的「志氣」,灌輸給了自己的6個子女。在父親的熏陶下,他的6個孩子很小就有了清晰的「志向」,而且非常有「志氣」,正因此個個才能出類拔萃。
關於「培養自學」,蔡笑晚說:我並不是一課一課地教他們,而是告訴他們哪些重要,要先學,哪些次要,可以晚些學。而且他家學習氛圍很好:父母以身作則,一家8口人每晚擠在16平的房子里,一起學習。
關於「先學做人」,一個人要是「人品」不行,不管做什麼,都很難服眾。所以蔡笑晚時常教導兒女:要做一個志向高遠、道德高尚、意志堅定、自立自強的人,且時刻做好表率。
關於「快樂教育」,一味「死讀書」,是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是反人性的。人性,都喜歡偷懶、輕鬆、享樂。那怎麼辦?蔡笑晚的做法是:通過獎勵、旅遊、音樂、文體活動等方式,讓孩子們「苦中作樂」。
關於「愛和溝通」,要做到這點,其實並不容易,作為父母,往往更容易「倚老賣老」打壓孩子。蔡笑晚則相反:他從不「命令」孩子,本著「愛」的原則,和孩子保持溝通,並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
蔡笑晚的6個子女,到底有多牛?
長子蔡天文,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36歲時,成為了賓西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次子蔡天武, 25歲獲得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博士學位,后出任美國高盛公司副總裁。
三子蔡天思, 24歲就獲得美國聖約翰大學博士學位,現在在國內開辦公司。四子蔡天潤,16歲考入華西醫科大學,後進入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讀博,如今在上海開辦私人醫院。
五子蔡天君,他是蔡笑晚孩子中學歷最低的:中國科技大學碩士,現任職於中國建設銀行。小女兒蔡天西, 22歲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28歲就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如今是哈佛大學的終身教授。
文章來源: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