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偷情是「基因」在作怪?科學研究給出答案:具有這「6個特徵的人」更容易出軌
半夜兩點多,小緣的閨蜜打電話過來哭訴:「你說他為什麼出軌啊?結婚三年我們倆感情一直不錯,孩子都有了,他這麼做對得起我嗎?」心碎的聲音在空房間里回蕩著。
小緣安慰道:「沒聽過那句毒雞湯嗎?出軌是本能,而忠貞卻是選擇。」其實出軌在生活中十分常見,特別是網路信息時代,快餐式愛情隨處可見,任何不忠於感情的行為都會被公之於眾。
但你是否想過,人為什麼要在平靜生活中尋求刺激,甚至違背道德底線?說到底,不過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些許「痕迹」罷了。那麼人為何會出軌?哪些人更容易出軌呢?
一、出軌,是人之本性出軌行為其實要追溯到遠古時期。人類早期由猿猴進化而來,當時的生存環境非常惡劣。為了壯大族群勢力,他們需要不斷繁衍後代,這就涉及到「伴侶」的選擇。
為了儘可能多的創造後代,族群中的雄性需要不斷與不同的雌性繁衍後代。而在如此高強度的繁衍作業之下,他們也逐漸進化出了「賢者時間」這種特殊技能,以達到事後儘快進行下一次「戰鬥」的目的。
有網友表示,動物界也有很多一夫一妻制的存在,比如狼、狐狸、黑兀鷹、大雁,都是一夫一妻制的忠實擁護者。可即便如此,有些動物依然會在該制度下出軌,就比如象徵著愛情的天鵝。
眾所周知,天鵝屬於終身一夫一妻制,只要確定關係就會相伴到老。然而學者在研究天鵝巢穴時卻發現,在所有的天鵝後代當中,有17%並非「正主」的後代,這足以說明,天鵝是會出軌的。
有研究指出,出軌這件事,其實具有進化學意義。猿猴之所以逐漸進化成為人類,某種程度上就是優秀基因得以保存的證據,我們的祖先正是因為不斷「嘗試」,這才將優秀基因延續下來。
但隨著文明社會到來,各種法度將個人財產加以明確,繼而衍生出權益、道德、律法,出軌這才成了有違道德的行為。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出軌是天性,忠貞是選擇」的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本性使然罷了。
二、容易出軌的6個徵兆有研究指出,人的情感波動與情感行為的發生,主要與神經系統中的V1aR(血管加壓素a1受體)有關。如果該受體表達較多,那麼男性與伴侶之間的戀情、婚姻都更加穩定,對待情感也更忠誠。
但如果該受體表達較少,則更容易呈現濫情狀態,出軌概率也會增加。雖說基因對情感表達具有一定的影響,但由於成長環境不同,情感表達方式也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人容易出軌?
1. 離異者
該類人群當初主動或被動離婚,很可能是因為出軌導致。那麼在下一段感情或婚姻當中,出軌的概率仍會保持較高水平。離婚的本質其實就是對上一段感情不滿,若下一次感情仍然不順,出軌概率就會提高。
2. 早婚者
雖說我國法律規定了結婚年齡的下限,推崇自由戀愛,但在我國部分地區仍然存在著父母包辦婚姻、早婚的情況。有一種說法認為,結婚越早,未來出軌的概率就越大,而這或許是認知提升的一種體現。
3. 中老年(55至65歲)
在中老年人群當中,常常存在著情感意願不匹配的情況。女性通常會在懷孕生子后被生活瑣事轉移注意力,男性則會因為生活壓力增加而忽視伴侶,夫妻之間的情感連接被消耗,情感意願不匹配就形成了。
當中老年夫妻中有一方想要親密互動而另一方無動於衷時,出軌的想法就會加深,繼而促使出軌行為的發生。
4. 高收入人群
無論男性還是女性,擁有經濟資本,在情感交往當中就能產生天然的優勢,繼而佔據主導地位。很多時候無需主動,就能吸引到各種各樣的異性,選擇變多了,出軌概率自然高。
5. 不知足的人
每個人的生活追求不同,特別是對於婚姻。有些人一輩子都在對自己的伴侶指指點點,抱怨生活的苦,不僅看不到對方的好,也不想辦法改變現狀。長此以往,生活幸福指數偏低,出軌概率就會提高。
6. 存在感低的人
當一個人在一段情感或婚姻關係當中失去存在感,這種心理上的不平衡就會迫使其在外尋求心理安慰。而獲得安慰的主要方式,就是找一個崇拜自己、認可自己,讓自己有存在感的人相處。
出軌是人的本性,但人之所以與動物不同,正是因為人有思想、有覺悟,同時有法律和道德約束。面對道德感薄弱的人,敬而遠之就好,不要在這樣的人身上消耗太多。各位朋友,你如何看待出軌這件事?
文章來源: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