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男子深夜「腦梗癱瘓」!醫生提醒:中老年人晚飯後「要少做3件事」

張先生是位50歲的會計,一直埋頭工作,很少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此外,他還有飯後抽煙聚餐時情緒激動的習慣。某天夜裡,張先生突然感到頭痛劇烈,右側肢體乏力,且右眼嘴角歪斜言語含糊

他的家人十分擔憂,立即把他送到附近的急診室。醫生迅速進行了一系列檢查,包括腦部CT掃描和血液檢查。CT掃描結果顯示,張先生的大腦有缺血性中風的跡象。確診后,醫生立即啟動了急性腦卒中治療方案。張先生被轉移到神經科病房,接受藥物治療、生理治療和康復訓練。

經過幾天的治療和護理,張先生的癥狀逐漸好轉。他的右側肢體逐漸恢復力量,言語也更加清晰。最終,在醫生和團隊的悉心治療下,張先生成功克服了中風的困擾。他對健康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決心改變生活方式,預防未來的健康問題。

一、腦梗是如何發生的?中老年人腦梗有何表現?

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愈發明顯,使得腦梗這個健康問題的嚴重性也日益上升。腦梗又叫做「中風」或者「腦卒中」,當我們的大腦因為血液流動被阻斷而沒法得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物質時,就會產生這個問題。這好比是植物的根沒辦法從土壤里吸收足夠的水分一樣,大腦細胞會在幾分鐘內出現損傷甚至死亡

簡單來說,中風就是大腦的血液供應受阻。這個情況下,有兩種主要的發生形式:80%的情況是大腦里的血液不夠,叫缺血性中風;剩下20%的情況是大腦的血液流進了不該去的地方,這就叫出血性中風。那麼,兩種中風類型分別是如何發生的呢?

通常情況下,當血管內壁的斑塊積聚時,會引發動脈粥樣硬化這一病症。這些斑塊會逐漸硬化並使血管的直徑減小,從而限制了血液對組織和器官的供應。身體內的任何動脈都可能出現斑塊,包括大腦和頸部的動脈。這些斑塊在大腦和頸部形成,是缺血性中風的常見原因之一。

另外斑塊破裂時,血小板會迅速在斑塊受損部位集結,形成血栓,這些血栓同樣會引發動脈的阻塞。而一旦血栓脫落,它們將有可能游移至大腦阻塞腦動脈,形成缺血性中風。某些心臟、血液疾病,如心房顫動鐮狀細胞病,就會導致血栓形成,進而可能引發缺血性中風。

不常見的出血性中風則是由腦血管破裂引發的。當大腦內部或上方的動脈破裂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泄漏的血液導致大腦腫脹,對腦細胞施加壓力,因此造成損傷。而一些疾病會使大腦的血管更容易出血,例如生長在腦動脈的動脈瘤就隨時可能破裂出血,以及高血壓長期對腦動脈內壁施加壓力也會使得血管更容易破裂。

大腦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器官,負責調控多種身體功能。當發生中風時,血液無法正常流入控制特定身體功能的區域,這部分身體功能將無法正常運作。因此,所有的中風表現都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那麼,中風具體會有哪些表現呢?

1.肢體麻木、癱瘓或肌力減退:由於腦梗引發的損傷會幹擾神經信號的傳遞,神經細胞之間的正常通信會受到阻隔,患者可能會感到某側肢體出現麻木感。如果腦損傷發生在運動控制中樞區域,則可能導致身體出現部分或完全癱瘓。此外,由於大腦的一側控制著身體的另一側,因此左腦中風會表現為右側的肢體癥狀

2.口眼歪斜、言語不清:腦梗患者還可能出現口眼歪斜的現象。這是因為負責控制面部肌肉的神經受到損傷,使得肌肉無法正常收縮。腦梗還會影響語言區域,患者可能出現言語不清的癥狀。在情況較輕時,這種癥狀表現為吐字不清或說話含糊;在情況嚴重時,患者可能完全無法發出聲音。

3.頭痛、噁心和嘔吐:部分患有腦梗塞的患者可能會出現頭痛、噁心和嘔吐等癥狀。這是由於當腦血管受到損傷時,腦組織出現缺血和缺氧,導致痛覺神經末梢受到刺激。此外,腦梗塞還可能引起腦袋裡的壓力升高,這可能導致噁心和嘔吐。

4.眩暈和平衡困難:當大腦負責控制頭部平衡的感覺神經受到中風影響時,會導致患者在行走時難以保持穩定,出現眩暈和平衡困難的癥狀。在嚴重的情況下,患者甚至可能出現站立不穩、步態蹣跚等癥狀。

同時,部分腦梗患者還可能出現視覺問題,如復視、視力模糊或者視物變形。這是因為腦部的視覺中樞受到了損傷,導致視覺信號的傳遞受到了阻礙。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腦梗患者都會出現視覺問題,而且視覺問題的具體表現也可能因人而異。

當出現這些癥狀時,我們應當毫不猶豫地尋求專業醫療幫助。一旦察覺疑似中風的跡象,立即就醫至關重要。及早干預有助於最大程度地減少腦損傷,並提升患者的康復機會。

二、預防腦梗,飯後要少做3件事

腦梗對人們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嚴重的損害,然而,事實上,許多導致腦梗的因素都與我們日常生活的習慣息息相關,特別是在餐后的三個行為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1.飯後劇烈運動

無論是對食物進行消化還是運動時的肌肉收縮,都需要充足的氧氣和運輸能力才能順利運作,因此血液供應會相應增加。可是,人體內的血液量是恆定的,如果在飯後進行劇烈運動,會導致消化系統和運動系統之間產生血液競爭

這就像是兩個獨立的部門在同一時間點上都有大量的工作任務需要完成,由於資源有限,兩個部門之間會產生工作任務上的競爭。這樣的局面會迫使機體將本該供應給其他器官的血液都用來供應消化系統和運動系統,其中自然也包括大腦的血供,使大腦容易出現缺血缺氧。這增加了大腦血管和細胞損傷的可能,提高了中風風險。

換句話說,就是在飯後馬上就去做劇烈運動是不妥的,因為這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健康問題。最好在飯後過一陣子,等食物消化得差不多了,再適當做一些輕度的運動。這樣,就能夠有效地降低發生腦梗這類疾病的風險了。

2.飯後吸煙

許多人已經習慣於在飽餐一頓后,盡情享受那安逸的時刻,他們喜歡點燃一根香煙,通過這種獨特的方式來放鬆他們的身心,給自己的精神帶來片刻的安寧。然而,這種習以為常的行為卻對心腦血管有著巨大的潛在危害。

煙草中含有的一系列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會無情地對我們的血管內皮細胞造成不可逆轉的嚴重損傷,進一步地增加了血液凝固成血栓的巨大風險。而在你進食之後,你身體的血管往往會因為攝入的營養物質而處於擴張狀態,此時煙草中的有毒物質更容易大舉侵入我們的血液循環系統,更加輕易地損傷我們的心腦血管。

所以為了保護我們的血管健康,避免出現腦梗等嚴重的疾病,最好的辦法就是戒煙。儘管戒煙的過程可能充滿了艱難和挑戰,但是它的重要性卻不容忽視。

3.飯後情緒激動

有些人可能在飯後感覺情緒特別激動,也許是因為吃到的食物太美味,也許是因為困擾他們的某件事情,也許是被某種氛圍影響。但是,這種過於激動的情緒可能會引發像腦梗這樣的心腦血管疾病。

當我們吃飯的時候,我們身體的血液會大量流向腸胃,幫助消化食物,導致血液循環變慢,使我們的血壓降低。然而,如果情緒起伏太大,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導致血管收縮心臟收縮力增強,反而讓血壓快速上升

對於腦血管已經因為衰老變得脆弱的中老年人來說,這樣非常危險,快速上升的血壓很容易引發中風。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在飯後做一些安靜的活動,比如閱讀、冥想等。這些活動能幫助我們平靜情緒,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

這些都是從日常生活習慣的角度來分析腦梗的誘發因素,要避免這些不良習慣。當然,對於有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除了避免這些不良習慣之外,還需要定期進行體檢和醫療諮詢,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以便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