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當和尚!他長大後出家「獨守古廟10年」靠香油錢過活 「心酸遭遇被挖出」重頭做回自己

  • 2022-04-13 11:46

人生短短幾十年,大家想在名利中度過一生,還是守在青燈旁尋得寂靜?以下一位青年便做出了一項特殊的選擇:他在26歲的時候不顧外界目光,選擇獨守深山寺廟,一待就是十年,幾乎與世隔絕,平時生活無欲無求,就靠著最少僅百元的香油錢過日子,然而讓外界好奇的是,他到底經歷過什麼,才能下如此決心?

王先凱出生於1985年,家在大陸安徽。王先凱的家庭條件非常不好,家裡幾乎一貧如洗。但是父母卻非常恩愛,夫妻倆都是老實的農村人家,大字不識一個,王先凱的父親沉默寡言、非常嚴厲,王先凱的母親卻是個溫柔體貼的人。所以,王先凱跟母親更親近一些,他很少和父親交流,甚至有些害怕自己的父親。

王先凱

可能是因為父母和家庭的原因,王先凱從小就非常懂事,從不惹禍,別的男孩子爬樹的時候,王先凱可能獨自一個人在家裡念書。

不過即便如此,王先凱的學習成績並不好,而且整個人看起來呆呆的,以至於老師和父母都覺得他的腦子有些問題。平日時在學校,王先凱從來不和別的人交流,他幾乎沒有朋友。在家裡,也沒有人看到他和鄰居家小孩玩過幾次,性格極其內向。

有一次在學校裡,老師問同學們長大想做什麼,同學們說出的答案有科學家、記者、老師...但只有王先凱一語驚人,竟然說「我想做和尚」!

不知道這時候王先凱的話是一句不經意的玩笑,還是他真的想做和尚。以至於全班同學都笑他,老師也是一頭霧水,還把王先凱的媽媽叫到學校,他們擔心孩子有什麼心理問題。也是因為這句話,要不是王先凱的媽媽護著,估計他要被父親處罰了。

王先凱

不幸的是,母親並不能護他一輩子。王先凱還不到十歲時,母親就因為一場大病走了。從此,王先凱的父親性情大變,對王先凱更加嚴厲。因為他們村子裡出現一種傳言,說是王先凱是母親的剋星,因為王先凱平時的行為舉止跟同齡孩子一點都不一樣。

顯然,王先凱的父親把這話聽到心裡了。

之後,家庭的生活重擔全都落在了王先凱的父親身上,許是生活壓力太大,他從沒給過王先凱一個笑臉,甚至一有不如意,就把氣發洩在王先凱身上

有時候醉了,父親連「剋母」這種話都對著王先凱說,這讓王先凱的性格變得更加謹慎卑微,他連在自己家裡都是小心翼翼的。

王先凱

跟王先凱一比,普通人的童年真是幸福太多了,有這樣的童年經歷,也難怪王先凱後來會選擇遁入空門,這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

王先凱的家裡實在太窮了,父親決定出去打工。而且,父親竟然還有了一個離譜的想法,他不願意再供兒子讀書,甚至不想養王先凱。這時候,恰巧王先凱的小叔出現,否則,王先凱的命運不知該如何收場。

小叔的條件比王先凱家裡好一些,結婚多年一直沒有孩子,但他又非常喜歡孩子。小叔知道哥哥有把孩子送人的想法之後,便想著,與其領養別人家的孩子,不如把王先凱過繼過來。

就這樣,一拍即合,王先凱的父親心裡還是有一點不捨的,但無奈家裡實在太窮,最終他把王先凱送到了小叔家裡。此事由不得王先凱反對或者同意,在家裡,他沒有一絲一毫的話語權。王先凱有些擔心,不知道小叔的家是天堂還是另一個地獄。

王先凱

出人意料的是,小叔非常疼愛自己的這個「兒子」,雖然王先凱總給人一種生人勿近的疏離感,但最後也被小叔給融化了。

小叔家裡也不富裕,但是小叔背著他趕集,給他買從未吃過的冰糖葫蘆,帶他一起捏小泥人,過年還會給他買新衣服穿。

小叔後來離婚了,就帶著王先凱到城裡打工。小叔的工資不高,但從來沒有虧待過王先凱,隔三差五就給王先凱改善伙食,帶他逛公園,買玩具,教他認字,給他買故事書。

圖片來源:東方IC

王先凱說,跟小叔在一起的幾年,是他最快樂的日子,小叔就像太陽一樣,驅散了王先凱心裡的黑暗,讓他從自閉中走出來,小叔溫暖了他此後的整個人生。

可惜好景不長,2008年,王先凱二十三歲,剛好到了可以賺錢回報小叔的時候,小叔卻因病離去了。這給王先凱非常大的打擊,甚至比他母親走的時候還要傷心,或許小叔的離去也是王先凱之後皈依佛門的原因之一。

王先凱看著二叔的遺像

失去了小叔的王先凱徹底沒有了家,可是生活還要繼續。他只有小學學歷,在城市只能幹苦力,以前小叔在的時候,跟著小叔打零工,現在小叔不在了,打零工根本養活不了自己。

於是,王先凱找了一個在工地上拉磚頭的工作,可是,由於他身板太弱了,實在承受不來這種高強度的工作,沒出半個月,人就病倒了。

後來,王先凱又換了一份工作,可是,由於他為人有些呆板,以至於被工友欺負,眼看著也做不下去了。最後,王先凱灰頭土臉地回了老家岳西縣。

此時,王先凱已經對生活沒有了希望,他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他又回到了親生父親的身邊。這時的父親已經滿頭白髮,看著回來的兒子欣喜不已,滿臉淚痕地向王先凱道歉,希望能用餘生來彌補父子之間的關係,可是,王先凱好像並不為之所動,在他心裡,小叔才是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已經走了。不過,心軟的王先凱還是留在了父親身邊照顧他。

王先凱

然而,王先凱跟父親之間除了日常的衣食交流,再無其它話。這樣的生活讓他覺得窒息,他想逃離這裡,因為看到自己的父親,會讓他想起自己的媽媽,想起那段昏暗的童年經歷。

或許是上天覺得王先凱是個有緣人,有意點化他。圓他小時候不知真假的夢想。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先凱來到縣城後山上矗立的一個寺廟做義工,這是他第一次來,一進門,王先凱的心便靜了下來,一道木魚聲傳來,彷彿使他從一個噩夢中醒來,隨著又一道木魚聲,好像把他拽到了一個寧靜和諧的世界。

寺廟不大,整個院子只有幾瓶。正對著大門的正堂內,便是藥王和華佗的金身法相,他們各自端坐著,用帶著幾分慈祥的眼神俯視著人間疾苦。正堂兩側各有一間屋子,左邊一間內設有大通鋪和一個灶台,供香客在此休息。右邊一間放著些經書雜物。

據當地的老人講,這座藥王廟從清朝嘉慶年間就有了,廟裡供奉的是藥王和華佗。寺廟沒有住持,全靠周邊百姓自發地延續香火,維持面貌。

由於這座寺廟年代久遠,東西全都殘破不堪。要是雨下的大一點,房子指定漏水。在層層疊疊的樹林之中,這座小廟並不是很起眼,但也得益於此,這座被人稱為「藥王廟」的小廟非常安靜,平時香火沒有那麼多,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為家人祈求平安才會來此。

不過,隨著大家經濟物質條件越來越好,許多人便開始追求精神世界的充盈。兩年前,寺廟附近的村民們自發地組織在一起,大家出錢出力把寺廟重新修繕了一番,給兩位仙人的佛像塑了金身,村民們還會定期來這裡輪流值班,負責日常的打掃和安全。

王先凱來到這裡,便有一種歸屬感油然而生,心裡莫名地親近。在得知這座寺廟想要找個主持的時候,王先凱馬上就心動了。

王先凱

不過,寺廟的老人並不看好王先凱,因為這深山裡平時很少有人來,沒有任何的娛樂設施,生活很是清苦,交通也不方便,他們怕王先凱是一時興起,這樣一個年輕人能忍受得了長久的寂寞嗎?於是,眾人勸說王先凱,讓他回家好好考慮一下,而且,這麼大的一個決定,無論如何應該跟家裡人商量一下。

或許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王先凱心意已決,他認定了這座寺廟就是自己餘生的歸宿。他回到家,把這個決定「通知」給父親,便開始收拾衣物。不論王先凱的父親在一旁如何勸阻,王先凱始終不為所動,扛著包袱便出門了。

王先凱的父親跟到了寺廟,當著所有人的面,父親大鬧了一場,可王先凱卻一臉淡然。任王父怎樣做,都無濟於事,最後他只得垂頭喪氣地回家了。

此後,王先凱便在廟裡住了下來。這時是2011年,王先凱26歲。在寺廟裡是沒有薪資的,不過,寺廟裡的香油錢可以由王先凱自由支配。

剛開始的幾個月,王先凱住得不太習慣,雖然之前的生活就不富裕,但來到這裡之後,連一天三頓飯的溫飽都成了問題。每天吃得清湯寡水,連個油腥都見不到。而且,由於這座寺廟名氣不大,地方偏遠,平時很少有人來,所以香油錢很少很少,有時候一個月僅有40元(約新台幣181元)。

王先凱大多數時候就一個人待在寺廟,打掃衛生、誦經。寺廟裡只有初一和十五的時候人才會多一些,但大多數都是一些老人,有時候一個月下來的香油錢只有幾十塊錢人民幣。

後來,由於寺廟的經濟實在困難,王先凱便在寺廟的院子後面開闢了一塊菜地,種些蔬菜,有時他還會到山上挖野菜。寺廟周邊的村民也會在過年過節的時候,給王先凱送來些米面糧油。

這期間,王先凱的父親又來過兩三次,有一次還帶著許多親戚,讓大家勸他回家。可此時的王先凱心裡已經非常堅決,完全不為所動。

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藥王廟裡自始至終只有王先凱一個人住。雖然只有王先凱一個人,但是他非常自律。每天早上五點,他就會起床誦經,先給佛像供水上香,之後便是打坐。等到天亮了,便開始做飯,開門迎客。

後來,村裡還給他配了一輛二手摩托車,供他出門用。有時候,王先凱會到縣城去一趟,給寺廟添置一些物品,再看看外面的世界,看著人來人往,他的心裡始終毫無波瀾。

王先凱騎著機車

現在,王先凱已經在寺廟待了十多年了,他熟悉院子裡的每株草木,熟悉每一個前來上香禱告的村民。在香客眼中,王先凱是個好人,也是個大善人。

而在王先凱父親的眼中,他卻是個不成材的兒子,不過,不管是誇讚還是父親的謾罵,王先凱都已經不在乎了,只是偶爾空下來,王先凱會懷念自己的母親和小叔,他每天都在為他們祈福。

王先凱

或許有人說王先凱的行為是懦弱、逃避現實的表現。可是,在寺廟裡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何嘗不是一種勇氣和強大呢!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有的人在忙碌,有的人被推著忙碌,有多少人能認清自己的本心,拒絕隨波逐流。大多數人都做不到完全放棄世俗,但是我們可以告訴自己,慢一點,再慢一點,甚至停下來,聽聽自己心裡的聲音,勇敢地做自己。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