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最偉大乞丐!乞討30年「因一件事轟動朝廷」名垂青史 「出殯時萬人送行」哭聲震天

清朝末年,一名山東男子大半輩子以乞討為生,他的事迹卻轟動朝野。光緒皇帝聽說后,不僅為男子賜名,還賞他黃馬褂。

男子一生無婚無子,死後卻有萬人為他送葬。老百姓為他樹碑立傳,尊稱他是「千古奇丐」。後來,他也成為了古代唯一一個,被寫入正史的乞丐。

這名乞丐是誰?他生前做了什麼事,能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力?

出身貧寒,渴望讀書

1838年,在山東柳林鎮武家莊一戶貧窮的家裡,一名男嬰呱呱墜地。他的出生並沒有給家裡帶來什麼驚喜,反而讓這個本來就吃不飽穿不暖的家,多了一份負擔。

父親看著這個全身紅彤彤的小男嬰,眉頭皺得緊緊的。母親問,給孩子取個什麼名字?父親瓮聲瓮氣地說,既然他排行老七,就叫他武七吧。這純屬是一個敷衍的符號,但母親不敢多言。從此,武七就成了男孩的名字。

在武七的童年記憶中,最深的印象就是餓。吃飯的時候,家裡的哥哥姐姐總是爭先恐後地撲到鍋前,拿著木勺使勁地在鍋中撈,可惜,除了可憐的幾顆米和一些野菜,他們什麼都撈不著。排行最小的武七,每次吃飯總是擠不上去,輪到他的時候,鍋里只剩下清湯了。

武七7歲那年,父親染上重疾,無錢醫治而亡,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全壓到母親一個人的肩膀上。生性柔弱的母親支撐不住,只能領著家裡的孩子們四處乞討為生。

有一天,他們乞討的時候路過一間學堂,裡面坐著幾個跟武七一般大的孩子,正在認真地聽先生講課。武七感到好奇,就問母親這些孩子讀書有什麼用?母親說,讀了書以後就能做官老爺,能吃得飽穿得暖,不受風吹雨打,再也不用過苦日子了。

武七聽了后非常羨慕,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學堂的孩子一樣讀書認字,以後過上好日子。他知道讀書要用錢,於是,乞討時得到的銅板,他全都偷偷地攢了起來。不知過了多久,武七攢夠一小袋銅板,興沖沖地來到學堂,跟先生說自己也想讀書。

結果先生二話不說就把他轟出了學堂的門口,並嘲諷道:「窮人家的孩子也想讀書,你配嗎?滾!」武七被說得又羞又惱,心裡更是不服氣,為什麼窮人家的孩子就不能讀書?母親得知武七的舉動后,摟著他直抹眼淚,說:「我們現在連肚子都填不飽,怎敢異想天開去讀書認字?只有富人家的孩子才能去學堂。」

武七得知自己讀書無望,便一心一意跟著母親乞討為生,再也不提讀書的事,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七年。

打工遇騙,萌發舉辦義學的念頭

武七14歲時便離開了家,到有錢人家那裡當傭工。他雖不識字,但做事肯賣力,從不偷懶。僱主對他十分滿意,跟他簽了三年工期合約。

武七每個月都能領到半吊錢的傭金,雖然不多,但他已經非常滿足了,他終於不用再到處乞討為生。隨著身上的銅錢越來越多,武七心裡開始變得不踏實。他每天要在僱主家幹活,銅錢都帶在身上,幹活的時候非常不方便,但放在他睡覺的地方又不安全,很容易就被人偷去。

思來想去,武七找到僱主,希望僱主能寫一張證明給他,然後把銅錢存到僱主那裡,等工期結束后再一併領回。僱主一聽,滿臉笑容地答應了,吩咐他每月領了傭金按了指印后,再把銅錢存到自己這裡來。

一晃三年過去了,武七心裡很高興,他雖然不識數,但他知道這三年來自己省吃儉用,所領的傭金大部分都存了下來,加起來應該有很大一筆錢。這次回家,他就用這筆錢好好地孝敬母親,讓母親高興一下。

當武七和僱主結算傭金的時候,僱主突然翻臉說,武七的傭金都是每月結算的,上面白紙黑字還按著手印,這是抵賴不了的,何來三年傭金存到僱主處一說?武七急了,忙掏出僱主當初寫的證明,語無倫次地說:「這就是證明,我把傭金放在你這裡的時候,你給我開的證明。」

僱主看著紙條哈哈大笑,說:「這隻不過是我平時隨手寫的兩行詩,你不知從哪裡撿來的,卻妄想以此來污衊我。」

武七這才知道,自己被騙了,想起來這三年做牛做馬般在僱主家幹活,結果到頭來連傭金都被僱主騙走,不禁悲聲罵道:「舉頭三尺有神明,你如此黑心,騙我的血汗錢,遲早會有報應的!」

僱主聞言大怒,吩咐家裡的奴才把武七拖下去,狠狠地打了一頓,然後把他丟了出去。看著武七那雙憤恨的眼睛,僱主輕蔑地說:「你不服氣,可以去縣老爺那裡告我。但我要提醒你一句,別到時吃不了兜著走。」

武七悔不當初,怨自己輕信他人,白白辛苦了這麼多年,現在拖著一身的傷,再加上身無分文,實在無臉回家面對母親。

武七意識到,窮人不識字,就算被騙了也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無處訴。窮人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從讀書識字開始。但是,現在太多數的老百姓,連解決溫飽都成問題,哪裡還有多餘的錢送孩子去讀書?

如果自己有能力提供一個地方給窮人家的孩子免費讀書,那該多好啊!武七心裡萌發了攢錢辦義學的想法,可惜自己身無長處,空有一身力氣,到頭來半文錢都沒有賺到。武七想來想去,最終決定還是去當乞丐。

心懷夢想,為攢錢拼盡全力

17歲的武七開始輾轉於河北、河南、山東、江蘇等地,每天拿著一個爛碗向路人討錢。心善的人看他可憐,有錢的會丟給他幾個銅板,沒錢的就給他衣服或是吃食。可每次討到衣服或是好的吃食,武七都會想方設法把它們換成錢,自己只吃一些劣質食物。

為了掙到更多的錢,武七除了乞討,還做過很多事情。

每當農忙的時候,武七會去幫一些富農收割農作物,他年輕又有力氣,幹活肯賣力,很多富農都願意請他幫忙。

遇到節假日的時候,街上有雜耍,武七為了掙錢,跟著雜耍隊給大家表演胸口碎大石,有時砸石的夥伴力道沒有掌握好,難免會傷到武七,武七也不在意,下次有節目的時候,還要上去表演。

有時候武七打聽到有主人家要修房子,又或是哪個僱主要請幫工,他就會毛遂自薦,盡量把活計爭取過來。這樣,他白天到僱主家幹活,晚上才出來乞討。

有一次,武七接到一份搓繩的活兒,為了掙到更多的傭金,他就不睡覺,通宵達旦地搓繩,雙手都搓出了血泡,也不肯停下來。

還有一次,武七遇到幾個人在打賭,誰要是敢生吞蠍子,就給他一筆錢。結果賭金一加再加,那幾個人都不敢動手。其中一個對武七說,你要是敢吞,這賭金就給你了。武七二話不說,拿起蠍子就放進嘴巴吞了下去,把那幾個人都嚇呆了。

……

武七把掙到的錢全都存了起來,就算身上的衣服已經破爛不堪,他也捨不得在自己身上花半文錢。大家都覺得奇怪,暗暗猜測武七的錢都去哪了。

回到家鄉,舉辦義學

就這樣過了30年,47歲的武七帶著大半輩子攢下來的錢回到了家鄉,他要把所有的錢都用來興辦學堂。在鄉紳們的幫助下,武七先後辦起了三間義學堂,並買下了200餘畝上好的良田,田地的收入全部用來支付學堂的各種開銷。

剛開始,窮苦的鄉親們對武七的義學堂並不看好,也沒有人送孩子過來上學。武七就一家一家地找過去,跪在地上,求他們給孩子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鄉親們大受感動,紛紛把孩子送了過來。

學生有了,可授課的先生還沒有找到。於是,武七用同樣的方法,把先生跪了過來。

義學辦起來后,武七的名聲被傳播了出去,山東巡撫張曜聽說他的故事,不僅免除義學田的錢糧和徭役,還另外捐了200兩白銀。光緒帝知道后,賜武七更名為「武訓」,並賞他黃馬褂,從此,武訓名揚四海。

武訓一生沒有娶妻生子,母親也在他流浪在外的時候去世了,家中幾位哥哥姐姐都已各自成家。武訓沒有打擾任何人,義學堂建好后,他依然住在破廟裡,繼續以乞討為生。

老百姓每次看見武訓出來乞討,總是滿心歡喜地把家裡好吃的送給他,感激他為孩子們做的善舉。

公元1896年,武訓病逝於御史巷義塾,享年59歲。武訓出殯當日,臨清、館陶、堂邑三縣的官紳和老百姓自發參加葬禮,現場人山人海,總數超過萬人,那些受益於義學堂的孩子們更是傷心難抑,淚流滿面。

武訓以乞討為生,社會地位極低,但他胸懷大志,用自己大半輩子所攢下的錢財,修建了三間義學堂,給眾多窮苦家庭的孩子帶來改變命運的機會,「千古奇丐」的稱號,他當之無愧!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