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初一「鬼門開」!除了拜好兄弟還要拜「另一神」 以示尊敬:保家人平安

農曆七月,很多人會稱之為「鬼月」。這個稱呼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傳統文化和民間信仰。首先,佛教中的盂蘭盆節(又稱中元節)就在農曆七月十五,據傳這一天是鬼門大開之日,佛教徒會舉行儀式超度亡靈,因此被稱為「鬼月」。

此外,道教也認為七月是陰氣最重的月份,而道教文化中也有關於鬼神的傳說和信仰。因此,道教會在七月舉行祭祀活動,超度亡靈和祈求平安。在民間信仰中,人們也認為七月是祭祀鬼神的月份。他們會祭祀先祖和神靈,以祈求保佑和庇護。在一些地方,人們還會進行特殊的祭祀活動,例如搭建祭壇、燒紙錢、上香、獻祭等。

「鬼月」這個稱呼是多種文化和信仰的融合,也是人們對先祖和神靈的一種敬仰和紀念。雖然這個稱呼有些神秘和恐怖,但在特定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下,它也有著一定的儀式和意義。七月初一「鬼門開」,記住2大習俗,3大禁忌,祈福納祥,降平安。

「2大習俗」

1:祭拜太上老君。民間傳言,太上老君,又稱為「太上老帝」或「太上老子」,是道教的重要神祇之一。被尊奉為道教教派的創始人之一。太上老君被認為是長生不老、具有超凡力量的神靈,他在道教教義中象徵著智慧、道德和宇宙的秩序。

在民間信仰中,太上老君被視為強大的保護神,能夠辟邪避凶,保佑人們平安和順遂。據傳,在農曆七月初一,也就是鬼月的開始,太上老君的生日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祭祀時機。人們會前往太上老君的廟宇,燒香拜祭,祈求他的庇護和祝福。這些祭祀活動是為了避免七月中陰魂的干擾,同時也是對太上老君的感恩和敬意的表達。

太上老君廟宇在一些地方被視為風水寶地,聚集了許多虔誠的信徒。在他的廟宇內,人們不僅祈求個人的福祉,還會寄託對社會、家庭和國家的美好祝願。

2:祭拜鬼神。在農曆七月初一這個特殊的日子,根據民俗習慣,人們會進行祭拜諸鬼的儀式,以示尊敬和供養。這一傳統在民間得到了廣泛的遵循,具有濃厚的宗教和文化色彩。

在七月初一這天的下午四時左右,家庭會準備各種美食和供品,如水果、糕點、雞鴨魚肉等,用於祭拜諸鬼。人們會在自家門口擺設供桌,將準備好的供品擺放其中,以便諸鬼前來享用。

在供桌附近掛上特製的燈籠,這種燈籠被稱為「尊渡公燈」,民間俗稱為「謝燈腳」。這些燈籠照亮了祭拜儀式的場景。 家庭成員會圍繞供桌,合家歡聚,一同祭拜諸鬼。人們會虔誠地燒香、上供,祈求諸鬼的庇佑和保佑。 祭拜儀式結束後,人們會將供品收回,認為這些供品已經被諸鬼「享用」了,也可以繼續被家人食用。

「3大禁忌」

1:忌晚上回家太晚。古代文化中,農曆七月初一被認為是「地門」大開的日子,此時鬼魂可以自由進出人間,因此晚上盡量避免外出,特別是晚歸,以免招惹是非或不幸遭遇不祥的情況。這種傳統習俗實際上是出於對平安和安全的關注,希望人們避免冒險,避免可能出現的風險。

從現代的角度來看,這個習俗也有著合理的解釋。夜晚光線較暗,行走環境不易辨認,對於老人和小孩來說尤其如此。老人的視力和機體健康可能相對較差,小孩則可能對夜間環境適應能力不強。避免外出過晚,有助於防止不必要的摔倒或其他意外事故的發生。

此外,晚上歸家過晚也可能導致晚睡,不良的生活習慣,長期下來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熬夜會影響正常的生物鐘,對於老人和孩子來說,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更為重要,以維護他們的健康狀態。

2:忌晚上晾晒衣服。在農曆七月這個時期,由於雨水較多,雷雨天氣常常突然而至,衣物如果晾曬在室外,容易被雨水淋濕。同時,夜晚的環境濕度較高,衣物也容易吸收濕氣,導致變得潮濕。這對於衣物的保存和使用是不利的,因此人們常常會在天黑前及時將衣物收起,以防止受潮。

在古代文化中,農曆七月初一被認為是「地門」大開之日,意味著鬼魂可以自由出入人間。人們相信,在這一天,一些陰魂會離開陰間,進入人間,而且由於鬼魂的本性,可能會對人間的物品產生興趣。因此,一些民間傳說中就涉及到了衣物被借用的情節。

3:不要下河游泳。在農曆七月,正值暑假期間,天氣炎熱,許多人會選擇到水域游泳來解暑。然而,這個時候也正是雨水較多的季節,河流、水庫等水域的水流情況不穩定,水質可能不清,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此外,由於天氣多變,雷雨較為頻繁,游泳環境的安全性變得更為不可預測。

另一方面,許多人在農曆七月會舉行祭祀儀式,認為鬼魂活動頻繁,出現在人間。雖然這種說法有一定的迷信成分,但從文化背景來看,人們在這個時候可能會對未知和神秘的事物保持一定的警惕。

雖然一些農曆七月的習俗和講究在現代社會中可能受到質疑,但它們卻承載了歷史文化、民間傳統和人們對神秘現象的尊重。這些習俗不僅是傳承文化的一種方式,也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敬畏和思考。

正式進入農曆七月了,你們家鄉都有什麼習俗和禁忌呢?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搜狐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