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讓奶奶帶孩子!」大學女教授談育兒問題 演講時「一句話」讓無數爸媽沉默

前段時間寫了一篇文章,後台收到很多類似下面這樣的留言:


一個培養孩子自主吃飯的小問題,深究后,卻挖掘到隔代育兒的矛盾上,讓人唏噓不已。

之前看過復旦大學沈奕斐教授的一個演講。

她在演講中談到自己的育兒問題時,無奈地說:

「我是育兒專家,但我兒子9歲還在被我媽喂飯!」

即使是復旦大學的女教授,面對日常生活中繞不開的隔代育兒衝突,也會無可奈何。

當你和親媽或婆婆在日常生活中,因為帶孩子的理念相悖發生衝突時,到底怎樣做才是最優解呢?

Advertisements

來源:全景視覺

養娃,到底聽誰的

孩子9歲了還需要家長喂飯,這在大多數媽媽眼裡,都是一件古怪而滑稽的事。

9歲的孩子,至少已經讀到小學三年級了,是過年拿了壓歲錢,能呼朋喚友去學校門口的小商店自己買零食的年紀了。

Advertisements

演講中,沈奕斐教授大致描述了一下「外婆喂飯」的前因後果:

因為帶娃任務艱巨,作為職場媽媽的沈教授只能向自己親媽求助,請老人過來幫自己搭把手,其中一件事就是管孩子吃飯的問題。

年輕父母有自己的一套育兒方式,老人吃的「鹽」也不少。

一旦接過幫忙帶娃的大旗,他們就開始將自己的一套準則付諸行動。

沈教授的母親堅持每頓都給孩子喂飯,不管孩子吃多吃少,在孩子準備結束吃飯這個動作前,她一定要親自喂上兩口。

這成了她帶娃的「機械流程」,也改變了孩子的整個習慣。

於是,即使是大學教授,在外還是被「蓋章」的育兒專家,沈奕斐依舊只能無奈地面對「自家孩子9歲吃飯還要被喂」這件尷尬的事。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在養娃這件事上,兩代人在爭奪話語權,想要理清「養娃聽誰的」。

Advertisements

不要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個問題沒有爭議,放在現實中,可能就是一場生活大戰。

現實生活里不是一句「媽媽是超人」就能全搞定的,大部分媽媽只是普通人,更別說在職媽媽了,有些孩子的鬧騰程度,全職媽媽都不一定能搞定。

在這樣的情況下,求助上一輩人是更適合,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但我們要知道,無論是外婆還是奶奶,她們來幫忙帶娃都是因為愛,既沒有義務,也非職責所在。

我們沒有權力去要求她們事事按我們的要求做。

而且,在大多人看來,育兒依舊是一項「經驗主義」事務,過來人的經驗會自動給人的信心加碼。

外婆、奶奶覺得自己經驗豐富,至少成功養大過一個孩子,比年輕媽媽們更有把握。

所以,她們很容易處處按照自己的經驗去行事,如果性格強勢一些,還會要求自己來做決定。

Advertisements

我有一個朋友,每次見面聊天都會忍不住倒苦水,吐槽自己婆婆對養娃的「掌控欲」。

從她生完二胎坐月子時,婆婆就自告奮勇要來照顧她,她一開始還覺得很是感動,生怕辛苦了老人家。

結果婆婆到家后,儼然一副「指揮官」的模樣。

先是嫌她給孩子用紙尿褲會讓孩子不舒服、紅屁股,強烈要求給娃用回尿布,被駁回后還把夫妻倆數落了一頓。

然後看到他們家3歲的大寶,自己坐在專屬小桌子上吃飯,又一陣不滿意,嫌他們夫妻倆懶,說不給孩子喂飯孩子就吃不夠,不長個。

夫妻倆疲於應付,有時實在吵不過也就隨著她去折騰。

最後,婆婆硬生生把大寶帶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二寶也是一刻離不了人。

朋友和她老公實在受不了了,在二寶6個月後,把婆婆請回了老家,再辛苦也決定倆人自己扛。

Advertisements

「我覺得這就跟打仗一樣,一下子來了兩個大將軍,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最後只有打敗仗的結果!」

所以,當年輕媽媽需要跟老人爭奪「養娃決定權」時,原本的養娃助力也就變成了阻力。

別把隔代育兒當洪水猛獸

既然隔代育兒有這麼多隱患與問題,那麼我們是不是就乾脆別讓老人參與到育兒這件事里?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