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級森嚴!貴人晉陞為「嬪」 為何妃子都欣喜若狂?不光身份轉變 還有「3大特權」

清朝皇帝和歷代帝王一樣,擁有數目龐大的后妃,而這些后妃之間又被嚴密的等級分成三六九等。根據清宮的制度規定,清朝後宮共分為這麼八個等級:皇后一人、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貴人、答應和常在無定數。而最低等級的常在下面,還有很多沒有名分的官女子等。


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統治階層幾乎考慮到了所有有助於皇權集中、穩固統治根基的統治手段,后妃等級制度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說,皇帝納娶后妃從來都不是一件隨心所欲的私事,而是關乎皇權統治、朝局穩定的國家大事。

清代后妃形象

Advertisements


正因如此,清代后妃的每個等級在創設之初就被賦予了對應特權、地位和身份。例如皇后,就是「位居中宮」的後宮之主,就是「母儀天下」的女性巔峰,要賢良淑德,更要懿範六宮。可皇后畢竟只有一個,要有高貴的出身、強大的外戚、優良的品德,更要有皇太後、皇帝乃至諸王大臣的首肯。封後之難,難於上青天。

可除了皇后以外的後宮妃嬪,哪一級後宮妃嬪的晉陞才最讓人欣喜如狂呢?或者,哪一級後宮妃嬪的晉陞,才能真正實現身份的轉換、後宮特權的一步到位?

其實,這一級後宮位分的晉封,在諸多影視作品中出現的概率極高,獲封妃嬪都會毫無例外的受寵若驚,大聲感謝「皇上聖恩」。

從「貴人」到「嬪」,就是後宮妃嬪晉陞過程中,變化最為明顯,最令人欣喜如狂的所在。

Advertisements


01、身份的轉變

封建皇權社會奉行「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處在統治頂端的皇帝自然也不能免俗,甚至將這一制度推行到了極致。對於清朝的滿洲勛貴、達官富商甚至「僅為小康」的普通家庭往往會在「三妻四妾」之外,另置通房丫頭、貼身丫環等承擔服侍職責的女性。這種變現增加妻妾數量的方式,在皇帝的後宮中自然會以一種更名正言順、光明正大的方式存在。

對於皇帝而言,皇后是「正妻」;皇貴妃、貴妃、妃、嬪這四等高等妃嬪是「妾室」;而「嬪」之下的「貴人」、「常在」、「答應」即為民間俗稱的「通房丫頭」。也就是說,「嬪」之下的低等妃嬪沒有後宮封號,沒有妃嬪待遇甚至並不被皇室認可;諸如祭天、祭祖這類重大皇室活動,更沒有資格參加。

Advertisements

所以,從「貴人」晉陞為「嬪」,就等於實現了從「通房丫頭」這等「供使令之宮女子」身份到「妾室」這等主子身份的轉變,欣喜程度,可想而知。

「妻妾成群」的清朝人

02、立馬擁有3大特權

成為皇帝的「妾室」以後,便擁有了諸多與之對應的特權,其中有3種特權絕對屬於低等妃嬪「可遇而不可求」的所在:

1、撫養所生子嗣或收養低等妃嬪所齣子嗣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