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位登山勇士遇難!救援隊20餘天找不到一點痕迹 直到7年後「發現他們的日記」揭開詭異遇難過程

這是人類登山史上第二大山難事故。

1991年1月3日夜,中日聯合登山隊在雲南梅里雪山遭遇雪崩,17名人全部遇難,無一倖存。

災難發生時,大本營周圍異常安靜,沒有一個人聽到雪崩的聲音,甚至連震動都感覺不到。

災難發生后,多支救援隊在暴雪中全力搜索20餘天,仍找不到遇難者的一點點痕迹。

他們彷彿憑空消失了。

關於這起山難的細節,人們口口相傳,被演繹成各種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

Advertisements

一夜之間,17條生命悄無聲息地消失,這是自然的力量,還是神山的懲罰?

直到7年後,登山者的遺體和遺物才在山下被發現。

而他們的日記本里,竟然記錄著當晚發生的詭異事情。

時間拉回到1990年11月。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雨崩村,迎來了一支陌生的隊伍,他們馱著大包小包來到雪山腳下,吵吵嚷嚷地紮起了營地。

藏族村民熱情又好奇,他們切下煙熏肉,倒滿青稞酒,給這幫遠方的客人送上哈達。

聽說客人是來攀登梅里雪山,村民們聳聳肩。

他們並不知道,登山隊口中的「梅里雪山」,正是他們心中神聖不可侵犯的神山——卡瓦格博。


Advertisements

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高6740米,是雲南第一高峰,比起珠穆朗瑪峰,它不算高,但從未有人征服它。

1987年,日本向中國遞交攀登梅里雪山的申請,雙方商榷后,簽訂共同攀登雪山的協議,並組建中日聯合登山隊。

1989年,先遣部隊來到這裡,他們當時選擇另一條路線上山,最終被一面坡度超過90度的冰壁擋住了去路,失敗而回。

日本人不甘心,在1990年底與中國再次簽訂聯合攀登協議,並獲得5年首登權。

這一次,為了徹底征服卡瓦格博,登山隊做足了準備。

這支17人(日方11人,中方6人)團隊,由日本京都大學山嶽會和中國登山協會的成員組成。

日本氣象學家井上治郎擔任隊長,副隊長是中國登山家宋志義,大部分成員都有8000米以上的攀登經驗。

Advertisements


除了更深入地研究雪山的氣候、山形、地質等,日方背後還有大財團支持,給登山隊配置了衛星雲圖接收儀等最先進的登山設備,其餘生活、急救、通訊物資更是應有盡有。

財大氣粗的日方,佔據了整個登山活動的主導地位。隊員們摩拳擦掌地準備著,心情一天比一天興奮。

Advertisements

而另一邊,雨崩村的藏民則是另一種畫風。

他們得知登山隊要攀登卡瓦格博后,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震驚,他們無法接受這次登山活動,因為卡瓦格博是一座萬萬不能登的神山!

在藏民眼裡,卡瓦格博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它是藏區八大神山之首。

每年秋冬,一批又一批從西藏、四川、青海、甘肅趕來的藏民,會圍繞著卡瓦格博磕頭禮拜,祈求清洗一生罪孽。

他們從來不爬山,只轉山。


Advertisements

「若是對神山不敬,神靈就會離開我們,災難就會降臨。」

為了阻止登山隊「侵犯」神山,藏民們先是苦苦相勸,但登山隊無動於衷。

後來,他們就天天對著神山念經、燒香、磕頭,嘴裡還碎碎叨叨:

「卡瓦格博,你千萬不能讓他們登上去……」

藏民們想不通,那麼多山不爬,為何非要踩在他們的神靈頭上?

登山隊不理解,這樣的天氣,這樣的季節,這樣平靜的雪山,為何就不能爬?

1990年12月4日,登山隊信心滿滿地從雨崩村出發。

同時,將近2萬藏民跪在卡瓦格博山腳,一同祈求登山不成功。

就這樣,17名登山隊員,在一眾藏民的敵視和埋怨聲中,開啟了征服卡瓦格博之旅。

彼時,沒有人會覺得,這次攀登有什麼不尋常之處。


接下來的行程也如預想中那樣順順噹噹。

Advertisements

12月8日,一號營地建成,海拔4500米。

12月13日,二號營地建成,海拔5300米。

但在三號營地的選址上,中日雙方產生了嚴重分歧。

日方想把營地扎在山脊上,理由是雪山氣候不穩定,山脊離山頂較近,可以減少登頂時間。

中方認為此做法風險太大,萬一碰上雪崩,基本是不可能逃出生天。

雙方吵得面紅耳赤,從15日到20日,整個登山進程停滯了。


Advertisements

最終,大家各退一步,採取折中方案,把三號營地建在中日選址的中間位置,但離山脊僅有400米。

正是這個三號營地的選址,為日後的災難埋下了禍根。

12月26日,登山隊攀到海拔5900米,他們在一個清澈明亮的冰地上,建立了四號營地。

然後,登山隊一鼓作氣爬到6210米,這是梅里雪山攀登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已經創造了新紀錄,就差最後登頂了!

負責偵查的隊員觀察了沖頂地形后,得出結論:已經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所有人興奮不已,信心值拉滿,隨即就把沖頂時間定在了兩天後。

當天晚上,登山隊員高興地喝起了酒,提前慶祝勝利。

12月28日,太陽高掛,萬里無雲,正是個沖頂的好日子。

登山隊派出5人突擊組從四號營地出發,下午1點,他們已經爬到了6470米,與頂峰垂直距離僅有270米,勝利觸手可及。


三號營地的隊友接到消息,忍不住敲盆敲碗地歡呼起來。日方隊長甚至寫好成功登頂的電報,準備隨時發往日本。

然而,就在此時,變天了。

一塊超大烏雲遮住了山頂,剎那間,梅里雪山狂風怒卷,大雪紛飛,氣溫急劇下降。

能見度瞬間降到2米,突擊隊員無法辨別方向,只好搭起簡易帳篷,瑟瑟發抖地等待風雪停止。

「天氣越來越壞,風越刮越大,我們快堅持不住了。」

5人抱團咬牙堅持到晚上10點左右,風雪忽然停住了,烏雲全散,月光把整片雪地照得亮堂堂。

突擊隊趕緊趁著月光,一路逃生撤回到四號營地。

這次突擊,5名隊員大難不死,驚魂未定的登山隊信心受挫,他們決定先緩一緩,休整后再做沖頂嘗試。


次日,17名隊員全部集中在三號營地,商榷著下一個登頂日——新年後的1月4日。

可是天公不作美,從元旦開始,卡瓦格博就沒再給過好臉色,烏雲壓頂,山上的雪越下越大。

1991年1月3日晚,山下大本營的聯絡官張俊跟三號營地的隊員通話,對講機傳來斷斷續續的聲音:

「雪很大,有1米多厚,視線模糊……」

「我們要每隔2-3小時掃一次雪,否則積雪會覆蓋營地……」

對講機的雜音越來越大,最後只聽到三號營地那頭說:「終止通信,再見。」

此時是晚上10點30分,也是17名登山隊員與大本營的最後一次通話。


1月4日一早醒來,張俊感到周圍異常安靜,他習慣性地打開對講機。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