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4天丈夫上了戰場!一句「等我」讓她獨守76年 95歲終於盼來了「團圓」:再也回不去了

「你讓我真有心等著,我等到95歲了。」老奶奶滿臉淚水,抽泣地說道。為了一個約定,她苦苦地等了丈夫76年。


Advertisements

近日,《人民日報》發起的微博話題#她為了一句約定等了丈夫76年#登上熱搜,閱讀量很快破億,背後的故事感動了無數網友。


7月26日,山東日照95歲的烈士遺孀陳秀英老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畫像。

畫像里,是一對年輕夫妻,笑吟吟地靠在一起。

丈夫身著軍裝,一身正氣、英姿勃發,妻子梳著齊耳短髮,溫婉秀氣。

這是陳秀英和丈夫董秀安遲了76年的「結婚照」。

Advertisements


1946年,董秀安和陳秀英結婚才4天就上了前線,臨行前叮囑妻子「等我回來」。

從此,陳秀英開始了日復一日的等待,即便後來知道丈夫犧牲的消息,她依然倔強地守著這個約定,足足等了76年。

當年,董秀安沒給陳秀英留下任何遺物,他們甚至沒有一張合影。為了彌補這個遺憾,畫家賈貴仟通過查詢多方資料,用還原的方式,為兩位老人畫了一張合影。

76年後,當陳秀英再次真切地看到丈夫的模樣,往事瞬間如潮水般湧上心頭,她噙著淚水,一遍遍撫摸畫像,怎麼都不願放下。

「你真的回來了,你讓我真心等著,我等到95歲了。」

所有看到這一幕的人,思緒都被這幅畫像,牽回到了那段烽火歲月。


01


婚後第四天,他上了戰場

1946年,山東莒縣嶠山鎮黃草坡村口,一對年輕夫妻正依依惜別。

Advertisements

丈夫叫董秀安,22歲,趕來送別的是他的新婚妻子,18歲的陳秀英。

那時,解放戰爭爆發,戰火紛飛、民不聊生,年輕的董秀安毅然參軍入伍。

婚後第四天,他就接到了奔赴前線的命令。

新婚的喜悅還未來得及體會,就被遠方的炮火衝散。

縱使心中萬般不舍,但為了丈夫的理想,陳秀英好含淚揮手。


Advertisements

「那時候日子苦,家裡窮,當兵打仗就是為了解放全中國,老百姓一起過上好日子。」

丈夫走後,陳秀英就成了家裡的頂樑柱。

她里裡外外操持著整個家,白天去地里干農活,照顧婆婆和弟弟,晚上還要紡線織布,貼補家用。

生活雖然過得艱苦,但陳秀英心裡充滿了希望。

丈夫在前線戰鬥,自己就在後方照顧好家人,夫妻齊心,總能等到團圓的那一天。

期間,董秀安曾回過一趟家,但戰事激烈,他不能久留。

臨別時,他給妻子留下一句話「等我回來」,然後急匆匆地走了。

陳秀英含淚目送丈夫遠去,望著他的背影堅定地點了點頭。

不曾想,這次短暫的相聚竟成了永久的別離。

從此,董秀安便杳無音訊,沒人知道他去了哪裡,身在何處。

在那個通訊並不發達的年代,陳秀英只能守著家,日復一日地辛勤勞作,盼星星盼月亮地等丈夫回來。

Advertisements

終於,有人帶回前線的消息,卻如同晴天霹靂——董秀安犧牲了。

悲痛過後,陳秀英仍然無法接受,心裡一百個不相信,「我總覺得他還活著,說不定哪天就回來了。」

從此,她天天站在村口,沉默無言地看著通往遠方的小路,期待那個熟悉的身影出現。

春去秋來,年復一年,董秀安還是沒有回來。

直到解放後的一天,縣裡送來董秀安的烈士證,原來他已於1946年8月在四平犧牲。


Advertisements

也是那時,陳秀英才知道,四平戰役打得極其慘烈,1946年到1948年,一共打了4次血戰。

最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以傷亡4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6.8萬餘人,掌控了戰略要地四平。

而董秀安當時正是東北民主聯軍某部副連長,他在戰爭打響不久就犧牲了,沒有機會看到最後的勝利。


Advertisements

看到白紙黑字的記錄,陳秀英才相信,丈夫是真的不在了。

縱使內心天塌地陷,陳秀英也不能讓自己垮掉,丈夫走了,還有一大家子人需要她。

她強忍著悲傷,操勞著家務和地里的農活,忙到一刻都不敢停,但夜深人靜時,她的思緒總會忍不住飄向遙遠而陌生的四平。

董秀安沒有留下遺物,為了寄託思念,陳秀英親手縫製了一雙布鞋。

在她腦中,還殘存著一點兒美好的幻想,「有一天,他能回來,穿上我給他縫的鞋。」

然而,早年間家中的一場火,將這雙珍貴的布鞋燒得只剩下底兒。

即便鞋底早就因為一遍遍地摩挲變得破爛不堪,但陳秀英還是把它當寶貝一樣細心收藏,對她來講,這就是一份念想、一個寄託。


02


一句約定,讓她等了76年

多年來,陳秀英始終記著當年與丈夫的約定,一個人守著家,守著那份諾言。

「我就等著他,死了我也蹲家裡等著他,我要對得起他。」

這一等,便是70多年!

陳秀英無兒無女,就這樣拉扯著一家子,獨獨等候了一輩子。

期間,她送走了婆婆,帶大了丈夫的弟弟,後來,又擔負起撫養侄子、侄女的責任。

時光流逝,當初那個青澀的小姑娘,如今已變成了滿頭華髮的老婆婆。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