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了一輩子!70歲老人躺在棺材裡「試棺」 老人「說出原因」令人無比心酸

「試棺」是指試一試棺材是否合適。

一位歷史學家稱,「試棺」的風俗古已有之。在古代時,只要一個人的年齡超過了60歲,家人就會為他準備一口棺材,等到他與世長辭之後的那一天使用。為了驗證棺材做得是否合適,在棺材做成之後,家人會請一個與老人的身材樣貌相似,且年紀比老人小的人,躺進去感受一下棺材的大小、寬窄,以便使百年之後的老人躺進去舒適一些。

這位歷史學家接著稱,棺材也稱「老房」、壽枋、老柩,壽棺等,是盛載遺體的空匣子,通常在一個人死亡後使用。

在原始社會,人們死亡後是不使用棺材的。據史料記載,當時的人們在死亡之後,埋葬其遺體的方式與今天埋葬動物遺體的方式基本相同,都是隨意挖一個坑,在沒有任何裝殮的情況下將遺體丟進坑內掩埋即可。

Advertisements

根據出土的遺物以及史書典籍等證物多種綜合判斷,大約在距今約4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時代,人們在埋葬人類遺體的時候才使用了棺材。當時的棺材材質五花八門,有木材製作的,也有各種石頭製作的,大約到了距今3萬年前的時候,人們才普遍採用木材做棺材。經過考證,在距今3萬年前的時候,人們多採用大的楠木做棺材,一般情況下,人們會採用一根粗的楠木將中間的材質挖掉當棺材使用,後來,當木工技術出現之後,人們才採用各種木材「拼接」棺材。

我國使用棺材的歷史比較晚,有資料表明,大概在距今約兩萬年前的山頂洞人時代,還沒有使用棺材呢!但我國究竟從何時開始使用棺材,目前還難以考證。

不過,我國的棺材製作工藝倒是值得一說。我國古人製作棺材的木料多以柏木為主,在製作棺材時特別注重外部的裝飾。在許多出土的棺材中我們可以看到:棺材的正面材頭上均畫有各種圖案,圖案中以兩隻雪白的仙鶴為主,然後在仙鶴的旁邊畫上青青的草地,顯得十分清潔幽雅,整幅圖畫將整個棺材頭裝飾的猶如仙境居室一般。

Advertisements

另外,在棺材的正頂上還寫有「安樂宮」三個大字,看起來非常莊重。

這位歷史學家最後稱,大自然創造了一切,包括人的生命。但是,人的生命都是有限度的,或早或晚,人們都會離開這個世界。由於人類在活著的時候給這個世界做出了非常多的貢獻,因此,當人類死亡之後,就應該對死者的屍體進行妥善的安置,而妥善安置的方法之一就是將遺體裝在棺材里安葬。

一位社會學家指出,原則上來講,人們只有在死亡之後才可以準備棺材,不過,在許多農村地區,有些老人也許是為了不想拖累自己的子女,在他們的年齡稍長之後,他們便會自己為自己準備一口棺材,以備身故後使用。

這不,河北的一位老人就為自己準備了一口棺材------


事件

Advertisements

河北的一位老人馮某今年70歲,他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其大兒子在16歲的時候罹患了一種罕見的疾病,從而使馮某踏上了為大兒子治病的道路。然而,儘管馮某為大兒子治病花費了數十萬元,但大兒子還是在30歲那年離開了馮某。

在馮某的二兒子23歲的時候,其兒子在趕集的路上發生了一起車禍,從而導致其二兒子癱瘓在床,從其二兒子癱瘓之日起,馮某就沒有消停過一天,每天除了需要種地之外,還需要伺候二兒子的吃喝拉撒,從而導致馮某身心俱疲。

馮某是個標準的農民,掙不了大錢。自從大兒子患病開始,他就開始負債。為了還債,除了春節之外,他們家幾乎沒有吃過肉,每天都是粗茶淡飯。他與老伴以及二兒子穿的衣服,幾乎全部是別人不穿的衣服,數十年來,他們家人幾乎沒有買過新衣服。

Advertisements

據馮某介紹,女兒的家庭也不富裕,儘管女兒也想接濟他們,但女兒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過,近些年來,女兒也在儘力幫助他們。在女兒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在去年上半年的時候,他們終於將欠下的外債還完了。

馮某說:「我的父母去世得比較早,從小我就吃盡了各種苦頭。實指望著待孩子大了之後能夠享幾天福,可誰知,兩個孩子又接連出現不幸。在這種情況下,『享福』便變成了一種奢望。應該說,我是苦了一輩子的人了。」

馮某接著說:「今年,我已經70歲了。雖然我的身體還算硬朗,但是,畢竟是個有年齡的人了,說不定哪一天就會走了。我覺得我吃了一輩子苦,應該在走的時候體面一點。於是,我便託人給我自己打造了一口棺材。」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